爱新觉罗·载涛,字叔源,号野云,是醇亲王的第七子,光绪的胞弟,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七叔。

少时富贵荣华,中年颠沛流离,直到新中国成立又迎来了新的身份,曾被毛主席接见,所谓是枯木逢春,重获新生。

而载涛曾经宁愿饿死也不肯充当卖国贼,赤胆忠心只为报效祖国。

爱新觉罗·载涛传奇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辉煌与没落?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又有哪些高风亮节,值得后人铭记与学习?

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1)

01 禁卫军统领的一时风光

1910年,载涛23岁,这一年,他代表清廷访问俄国,身穿禁卫军大礼服,甚是华丽,晚清的八旗子弟,多为花花公子,遛鸟骑马,唱戏听曲儿。

事实上,载涛属于清朝为数不多的思想先进之辈

皇族子弟大多腐败堕落,整日里提笼架鸟,吃吃喝喝,别无他事,而载涛其实是和20世纪初的一些革命党人一样拥有着忧患意识。

载涛敏锐地觉察到时代的风向在变,如果不能顺势而为,迟早要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

载涛也是为数不多的接受先进思想和精英教育洗礼的部分皇族成员之一,他喝过洋墨水,在法国索米骑兵学校留学,修的是骑兵作战。

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2)

实际上,与马打交道也成为载涛一生的事业,这也源于他对马有着特殊的情感,兴趣爱好之所在。

当时载涛任军谘大臣,叱咤清廷,为捍卫大清朝的统治效犬马之劳。

身为大清子孙,载涛是有这份担当的,作为光绪帝同父异母的亲弟弟,他有责任为满洲效力,这也体现在他一手策划的禁卫军的筹建上面。

实际上,载涛是创建禁卫军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但其实禁卫军组建以后并没有上过战场,而且清朝已大厦将倾。

真实的情况则是自禁卫军编成以来便不断地有军士逃亡的情况,所以在载涛的心里,其实是非常清楚这一事实,禁卫军徒有其表,实则不堪一击,士气倾颓、忠勇全无。

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3)

在武昌起义爆发的1911年,也是清王朝宣统三年,刚刚编练完成的禁卫军被袁世凯来了个囫囵吞枣。

袁世凯拥兵自重,给载涛将了一军,没有实际作战能力的载涛,只得将禁卫军拱手相让他人。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一纸退位诏书,标志着大清大国的倒台。

面对与自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清王朝,心中有家国大义的载涛也是想尽一份人臣之力的,他也想为侄儿的江山保驾护航到最后无能为力。

为此,他于大清朝廷面临内忧外患之中,成立宗社党,然而直到良弼被刺杀,宗社党最终也没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4)

大清王朝,风雨飘摇,禁卫军未打过一场仗便随着大清帝国服了丧,摇身一变成为了自家后院的护卫队。

改编后的陆军第16师步兵2团继续负责紫禁城的守卫工作,直到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第16师才结束了在紫禁城的守卫任务,宣统皇帝被驱逐出宫。

次年,紫禁城改称故宫。

当时,紫禁城外已是民国纪年,而在紫禁城内,依然是维持着爱新觉罗家的小朝廷,满洲国还没彻底玩完。

对于一个朝代走向没落载涛也曾想力挽狂澜,然而却只能“尽人事,听天命”,面对大时代的更迭、世纪之交的灾难,渺小的人类只能各自谱写自己的命运。

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5)

载涛也曾幻想复辟,在1917年夏季张勋复辟的12天闹剧中,他是抱了很大的期望的,也是他二度登上清朝末班车登峰造极的辉煌时刻,担任禁卫军司令。

然而好戏散场,复辟失败对载涛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冲击,也是在这时候,他决定顺应时代的发展,不再妄图做无用之功。

从此以后,禁卫军统领也好,军谘大臣也罢,全都成为了往事随风飘,随着清朝的丧钟一起覆灭了。

曾一手创建禁卫军的载涛,对待这一杰作,想必像对待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一样,依依不舍,而这也只能是他曾经的骄傲。

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6)

02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既然戏台子已倒,各位角儿也该散场了,那些曾经供职于禁卫军的满洲皇族也离开了皇宫。

直到奉天事变,溥仪被日军裹挟逃至东北,炮制了以溥仪为傀儡实则由日军控制大权的伪满洲国,日军召集前清皇室遗老遗少前去述职供奉。

很多人叛国投敌,只为一时荣华富贵,而幻想破灭的载涛则表现得深明大义,拒绝为日本帝国主义效力。

清廉者不食嗟来之食,为了生计,他不惜变卖家产,白天碍于脸面,入夜才去当铺,甚至摆地摊儿来糊口。

在那个军阀混战,封建社会灭亡和共产主义萌芽的年代,时局晦暗带来的动荡,一朝选择不慎,就将跌入万劫不复之地,从此国将不国,无以为家。

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7)

经历了封建王朝的覆灭,从大清皇室尊贵的贝勒爷、蒙古正黄旗都统、掌管禁卫军的军谘大臣,长相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大清王爷,一朝成为平头老百姓。

现实的落差换了谁都会产生心理上的抗拒,然而载涛却坦然面对生活给他的暴击,显示出了身为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的不屈之心和民族气节。

甘愿自食其力,哪怕饿死,也绝不做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不愿为任何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实则为自己中饱私囊的任何势力效力。

1919年,美国教会筹建燕京大学,为了养家糊口,载涛将自己的朗润园卖给了时任燕京大学校长的司徒雷登,也是如今的北京大学宿舍。

涛贝勒府也在1925年因生活困难卖给了辅仁大学,现为十三中,这还是隆裕太后赐给贝勒爷的园子。

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8)

后来载涛带着儿子和收养的三个格格骑自行车,就一路从家骑到西直门,再骑到朗润园,在这里除草浇水,劳动锻炼。

并告诫子孙后辈不可做少爷小姐,说:“咱们家不养闲人,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别什么都不干。”

03 跨越两个世纪的传奇一生

载涛爱马,也爱京剧,放在现代,就是发烧友,自娱自乐,自己唱都胜过台上的正角,也助推了京剧事业的发展。

如此看来,载涛还是比较适合于文职,实际上,他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出任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载涛的职位也是毛主席亲自任命的,毛主席善于识人用人,载涛一生都爱马,所谓“术业有专攻”,就让这个爱马成痴的人去相马、医马吧。

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9)

1950年8月10日,毛主席亲笔签署了委任令,任命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马政局顾问。

1954年8月,载涛受到了毛主席亲自接见,还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直到如今都挂在家中的客厅里,让他以及他的家人都一直引以为傲。

载涛虽为新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晚年享受副部级待遇,但是直到逝世,都保持着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也告诫后世子孙要谨遵“平淡天真”的祖训。

1964年,载涛时任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民族组副组长的载涛,生活得依然十分拮据。

载涛的住址西扬威胡同16号的房子屋顶塌了,生活困难的他却一直都没有修缮。

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10)

直到毛主席在春节过后的一次座谈会上得知他的事迹,特意托章士钊送去了自己的稿费二千元,缓解他生活困难的窘境。

主席的关怀令载涛感恩在心,此生都感念毛主席的知遇之恩,周总理对载涛及其家属也颇多照顾。

载涛于1970年9月2日在北京逝世,为83载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载涛去世以后被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有关部门也收到周恩来总理对其“照顾好载涛家属”的批示。

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大清王爷载涛溥仪七叔)(11)

小结

从大清皇室尊贵的贝勒爷、蒙古正黄旗都统、掌管禁卫军的军谘大臣,到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

载涛的一生平淡且天真,这也是他能够在面对威逼利诱却保持大气凛然、绝不变节的指导方针。

在其位谋其政,载涛一直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准则,荣华富贵已是过眼云烟,平平淡淡才是真,他的后代也一直过着平淡天真的日子,不忘祖宗遗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