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主要的一种演唱形式。它最真实、最直接、最深刻地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意志、精神、愿望和心声,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自然表露。信天游的歌词质朴、大胆、抒情,曲调深远悠扬,激荡肺腑,使人回味无穷。其形式看似单调,运用却相当自由。是即兴而作,信口漫唱的一种山歌形式。

信天游芳草碧连天(源远流长信天游)(1)

陕北信天游主要流行在延安、榆林两个地域。而特别是以陕北中部地区的绥德、米脂、佳县、吴堡、安塞、志丹、横山、吴起等地更为盛行,这一带流行的信天游具有典型的陕北风格。靖边、定边一带的信天游,有的具有内蒙古“爬山调”的韵味,同时也和甘肃陇东音乐近似。而在与晋西北毗邻的神木、府谷一带,虽然也流传信天游,但大多数与晋西北的山歌音乐风格相近,且与晋西北地区的保德、河曲等地一样,称之为山曲。最为典型的陕北信天游发源地还应为陕北中部地区的绥德、米脂两地。

过去的陕北,地大人稀,自然条件差,人民生活非常贫困。穷苦人只有敞开喉咙唱几句信天游,才能消除愁闷、孤独和疲乏。他们借信天游来抒发生活中的积怨,追求自己的生活向往。陕北信天游的创作和演唱,多年来已形成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信天游歌词创作形成了基本格式。陕北信天游的歌词创作多为七言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由于陕北方言中习惯用重词叠字来表示说呢的语气。如:“毛眼眼”“俊脸脸”“白牙牙”“巧手手”“脸蛋蛋”“鼻梁梁”“兰格英英”“红格艳艳”“白格生生”“黑格洞洞”“红格旦旦”等。生动乖巧、亲切,增加了歌词的节奏美音律美与修辞美。信天游的语言特色鲜明,生动形象,字字句句散发着陕北浓厚的泥土芳香。当它与曲调紧密结合在一起时,就显得更为动听、俏丽,情浓意切、扣人心弦。

二是陕北信天游的曲调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多用五声音节的徵、商、羽三种调式,在旋律进行中经常有七度、八度、十一度的大跳,有上行、下行的四度、五度音程,起伏、跌宕,使曲调昂扬、嘹亮、激越、豪放,节奏变化丰富、严整而自由。

信天游芳草碧连天(源远流长信天游)(2)

三是在演唱风格上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在长期生活中有感而发的产物,歌唱者能通过切身的感受、观察,把发生在周围的人和事,尤其是常把自己的悲欢离合境遇,在自然的歌唱中吐露出来,能见景生情,或托物言去、或真歌其事。演唱时应言真情切,声音高亢、悠扬、圆润、通畅,音域宽广、音色丰富,感情真挚、奔放而扣人心弦。

陕北信天游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均有适应时代内容的新民歌问世。如在封建社会时期传唱的《揽工调》《媳妇受折磨》《走西口》《送情郎》《兰花花》等,都是反映当时劳动人民对封建阶级的憎恨,鼓励人民自发反抗斗争。在土地革命时期编唱的《工农齐武装》《革命成功快回家》《妇女自由歌》等新歌,宣传鼓动劳苦大众参加共产党当红军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改变自己的命运。抗日战争时期流行的《军民合作打日本》《赶走东洋兵快回来》《骑白马挂洋枪》等民歌,为鼓舞、号召中华儿女抗日救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鲁艺文化工作者纷纷深入农村、深入生活,对陕北民歌——信天游在保留原传统特色风格的基础上,在内容、曲调、形式上均进行了重大的改编和创新,并将信天游以独唱形式搬上舞台,从而使陕北民歌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信天游芳草碧连天(源远流长信天游)(3)

同时,在新时期的信天游创作中,渗透了许多现代元素,在歌唱家的再创作中,变得更具有活力和贴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

作者:李小玲张勇

延伸阅读:云飞一首《云在飞》真叫人陶醉!

关注陕北民歌微信公众号(sbmg66)

看更多【陕北民歌-往期内容】

随时免费看更新,请点击下方“订阅”,订阅↓↓↓陕北民歌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