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在贵池牌坊街和杏花村东街的交界处,有一个比较集中的白铁皮制品定制、加工、贸易区,总共大约有几十家,他们“伸舌头”经营,骑路为集,成天敲敲打打,用白铁皮加工水桶、水管、铁皮锨、端子、壶、瓢、烟囱、煤炉、盆等各种日用品。除了定制加工外,也维修如换锅底、壶底、包秤杆等,人们习惯叫他们铁皮匠,手艺世代相传。

这些手艺如今很少见了快失传了(即将消失的传统手艺)(1)

铁皮匠只有几样简单的工具:铁皮剪刀、钻孔钉、石蜡、木榔头、烙铁。一张张白花花耀眼的白铁皮,在工匠灵巧的双手之下,被裁剪出一块块不同的形状,长方形、扇形、梯形,再经过敲打、焊接、组合、打磨、上油或者上漆后就算完工了。于是一件件结实耐用的各种日用品就制作出来了。前来定制加工贸易的人络绎不绝,十分热闹,不仅有本地人,还有不少来自江北枞阳的客户,铁皮匠生意火爆。匠工们自律性很强,统一价格,铁皮厚薄一致,统一服务内容,互相不争抢业务。来活后,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一般一个店铺只有一个铁皮匠,独立完成各项工艺。偶尔也只有老伴或者未成年子女打下手帮忙。

如今白铁皮的替代品如塑料制品、不锈钢用具越来越多,不仅轻便灵巧、颜色多样,而且价格也很便易。我再次来到"铁皮"一条街,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和热闹。几家店铺零零星星,几声敲打稀稀落落,几个工匠脸上布满沧桑。在与老工匠们的交谈、叙旧中,他们很怀念过去曾经的风光,那时每天顾客盈门,应接不暇。可如今,光顾这里的人已寥寥无几,偶尔有一两单生意也不过是年纪大的人换锅底、壶底,定制曾经的"怀旧"用品。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白铁皮不再受宠,老匠人言语中露出些许遗憾和无奈。虽然手工白铁制品已风光不再,但他们表示还要坚守这门老行当。现在的生活好了,也不仅仅依靠这门手艺度日了,只因丢不下这剪刀和木槌,一日不拿锤子手就痒痒,一天听不到敲击声心就发慌。说这话时 ,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不过他又遗憾的说,这门手艺现在已经找不到传承人。

这些手艺如今很少见了快失传了(即将消失的传统手艺)(2)

离开“白铁皮”一条街,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不知这个白铁皮行道还能维持多久,不知这响了多年的敲击声还会继续在我们耳边回响吗?


为了拯救即将消失民风民俗风情,传承弘扬家族家规家训宗祠文化,欢迎联系。联系邮箱:minsuhui.c@fox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