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春日,天气逐渐变暖,但冷空气不会轻易离开,在大家感到暖意时,有时会突然杀个“回马枪”。近日,我国北方多地乍暖还寒,这是倒春寒吗?在气象学上,倒春寒不仅气温会“跳水”,它更是一种气象灾害,容易导致农业低温冻害。

了解小雪节气的感悟(科普阅读春季常客)(1)

什么是倒春寒

近日,我国北方多地出现近10℃的降温天气,这不是倒春寒。因为这次降温过程还达不到倒春寒标准,对农业影响不大。

根据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GB/T 34816—2017》,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倒春寒的“倒”字,就体现在前暖后冷上。由于我国南北方物候不同,各地发生倒春寒时间也不一样,总体来说,南方回温快,入春早,发生时间早,北方晚一些。一般,北方多发生在4月至5月,南方多发生在3月至5月。

春季,是我国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其间常有从西北地区而来的间歇性冷空气,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气温起伏较大。当冷空气南下越晚越强、降温范围越广时,出现大规模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

倒春寒在中国、日本、朝鲜、印度、美国等都有发生。

了解小雪节气的感悟(科普阅读春季常客)(2)

3月14日,江西省新余市气象服务人员深入河下镇垱头村早稻集中育秧点,开展冷空气防御服务,建议已播种出苗的早稻及时封闭农膜,以水调温,增加泥温和苗床的温度。图文:高育兴

倒春寒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倒春寒不仅是气温“跳水”,还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倒春寒是春季的常客,在南方易造成早稻烂种烂秧。常年2月至4月,华南、江南地区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大忙季节。在此期间,冷暖空气交锋活跃,当北方冷空气南侵到江南和华南时,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常常造成低温阴雨天气。当日平均气温≤12℃并持续3-5天或以上,或在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且日最低气温降到5℃以下时,均可能造成早稻烂秧和死苗。

了解小雪节气的感悟(科普阅读春季常客)(3)

北方倒春寒主要影响冬小麦和果树。前春温度偏高,冬小麦进入拔节、孕穗、甚至开花期,果树进入开花或幼果期,抗寒能力急剧下降,后春冷空气侵袭,气温明显下降,形成“倒春寒”甚至遭遇霜冻危害,会对冬小麦和林果(如桃、杏、核桃、葡萄等)生产很大影响,严重时导致大幅度减产、林果甚至会绝收。

了解小雪节气的感悟(科普阅读春季常客)(4)

3月15日,河北省广平县气象技术人员到后南阳堡村现代农业园为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和种植户送上重要天气专报,介绍冷空气影响。图文:程学虎

春“捂”要适度

倒春寒不仅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它带来的气温“跳水”,也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前春暖容易让大家忽视在变暖过程中的气温起伏。

气温变化无常、骤然升降,会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使人体植物神经中枢系统发生紊乱,导致调节功能减弱,流感、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发。

大家要防寒保暖,早晚气温较低,可适度“捂”,适时适度增减衣物,特别要注意手、口、鼻部位的保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科学饮食和起居,室内经常开窗通风换气,避免在人群密集处逗留;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例如大蒜、洋葱、芹菜等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