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小说和电视连续剧“白鹿原”的人都知道,,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六朝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六朝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蓝田四进士和吕四庵的芸阁书院)

六朝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

看过小说和电视连续剧“白鹿原”的人都知道,

在白鹿原原坡上,有个学堂叫“白鹿书院”,

它的主持人,也就是校长,是白鹿村族长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

他在书院带领几位老先生编修滋水县县志;

他受辛亥革命时都督张凤翙委托,前往乾陵和带领二十万清军的方允谈判,劝退了方允,保住了西安城里的百姓,免遭战火之灾!

抗日战争的时候,他和几位教学老先生东出潼关,要去参加抗日;

他是白嘉轩的主心骨,白嘉轩做什么事,都要先去请教他;总之,凡是白鹿村到关键时候,他也总会在现场出现。

“白鹿书院”真实存在,但是他的真正名子叫“芸阁书院”。院长是关中的才子,被神化了的牛兆濓。

“芸阁书院”搬过三次家,最早在牛兆濓的老家华胥镇西边的新街子,

当年,从灞桥到油坊街(华胥镇)之间荒野一遍毫无人烟,下了老牛坡(现在燎原前面金牛的下坡处)到新街子,只有新街子有两个面店,

北边坡上有个村荘,就是牛兆濓的家,他家有七孔窑洞,他拿其中四孔洞窑办了个“芸阁书院”招生授徒。

民国初年学院扩充,他们搬到了滋水县(现蓝田县)西北五华里的五里头村“吕四庵”继续办学。

小说和电视剧写的朱先生和“白鹿书院”就是这里。

为什么叫“芸阁书院”因为吕家的四进士,最小一个吕大临的号叫“芸阁”,所以就拿他的号,给书院起了个名字,叫“芸阁书院”。

吕四庵,在蓝田过去是个很有名的地方,有庙会,每年到了过会那一天,人们都要提上香腊钱纸,到“吕四庵”去进香。自从办了五里头村小学之后,每年的庙会就没有了!

提到“吕四庵”,说来话长,

宋朝的时候,河南省汲郡(河南卫辉),有个知识分子叫吕通,到长安来发展,走到滋水县西,觉得这里景色秀美,物产丰富,就在这里买田置屋,把家安了下来。

吕家诗书传家,勤劳耕读,生了个儿子,起名吕蕡,并制定了全国最早的家训,白鹿两家的族规就是朱先生参照这个家训制定的。去年中纪委网站还发表了吕氏家训。

吕氏家训叫《吕氏乡约》,共有四大部分,“德业相励;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他这个乡约对改变关中习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南宋名家朱熹都说:“《吕氏乡约》,今为令申。”

吕蕡生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吕大中、二儿子吕大防、三儿子吕大均、小儿子名叫吕大临。四个儿子都勤奋好学,先后都考取了进士,真是一门四进士!

吕家这四进士,老大吕大防官至宰相,和司马光、文彦博同处朝阁。

老二吕大中在任职陕西运转副使时,把《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移往西安碑林收藏。

老三吕大临是关中有名的理学家,南宋有名的理学家朱熹都说他是他们这一代的最好。苏轼晚年游蓝田时还给他写了赞美诗。他还是个考古专家,收藏爱好者,他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

但是他万万想不到他的孙子,为了他的这些收藏被处了极刑!

前几年,盗墓热,他的孙子想到,他的爷爷是个收藏家,肯定有收藏埋在地下,他就在屋内深挖,还真得到了一百多件一二级文物。结果被人告发,后来判了极刑。

作为西安人,我们必须提到老四吕大防,我们现在可以在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大厅中看到一幅很大的唐长安城的电子模型,在西巿博物馆、在八仙庵(长安石刻图)在体育学院大门口当年唐长安城西南角上看到隋唐长安城的石刻,清楚朱雀门在哪里、明德门在哪里,如果不是老四吕大防,我们到现在还是糊涂的。因为西安没有一幅完整的可以信赖的地图!

吕大防根据前朝遗图和遗址,绘制了石刻《长安图》当年绘完时离长安城被毁仅176年,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可靠的长安地图。

本来刻成石碑就能永久保存,谁又能知道在金末战乱中它毁于战火!清末的时候,部分残片重见天日,后来又遗失了!到了民国时,人们又在西安街边的污泥中发现了它,现在这个残片被保留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中。

专家王树生带领他的团队,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补好了全图,刻石立碑保存在雁塔北路“西安建筑工程学院”中。

它是最准确最完整的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地图。

“芸阁书院”第三次把家搬到了孟村,说是在两个窑洞里办学,我想不可能,因为孟村在白鹿原中间,一片平地,不可能有窑洞?再一个他的最后一个弟子是孟村樊家的大财东,怎么能让他的老师又回到窑洞里去授课呢?不过还好,只有两年。

牛才子是抗日第二年去世的,那是1937年,这说明他在孟村办“芸阁书院”应该是1936年和193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