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2022-10-23 16:55·云中漫步60066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到春节,从正月初六开始队上就开始准备社火了。因为是冬季,加上过年,地里的活路基本也都停下来了,社员们也都赋闲在家过春节。为了活跃社员们的文化生活,大队会组织社员每天下午都排练社火,晚上在队部演出。正月十五晚上的社火还要串户演出,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晚上是最后的演出。

老家民俗社火(故乡社火)(1)

那时候队上的人还比较多,我们全村老老少少有八九百人。除过几个在外工作上班过年回不来的,其余老老少少都在村里。每天中午两点多吃过午饭到傍晚这段时间都会集中在队部训练,吹唢呐,打鼓,敲锣,走场子,一队队人马,练的人练的是不亦乐乎,当观众围圈看热闹的也是鼓掌吆喝看的津津有味。

老家民俗社火(故乡社火)(2)

老家正月里耍社火据说有几百年了,社火的特点是所有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和唱腔的,只有各种夸张惟妙惟肖的动作表演,简单地说可以叫哑巴戏。我们村杨姓最多,我看过家谱是明朝末年就从山西迁移过来的,本村杨姓几乎全是本家,互相之间都很熟。所以耍起社火来也就不分长幼辈分了,大家都是图个高兴,耍个尽兴。

社火的种类有许多种,我们这一带一般常耍的有以秦腔折子戏为基础的跑场社火,还有骑毛驴为脚本的跑驴社火,再就是跑旱船等等。从我记事起就这类社火,几乎年年不变样的,主要是那时候农村人的文化生活还比较贫瘠,所以可以说耍社火,看社火都是乐此不彼的。

老家民俗社火(故乡社火)(3)

每天的晚饭我们叫喝汤,人们喝完汤听着队部里的锣鼓声就自然而然聚集起来了。队部的大院里已经是人头攒动,场角的汽灯把整个队部的院子照得亮亮堂堂的。开始表演了,不用主持人主持,锣鼓家什就是指挥,跑场的社火一圈下来,观众自然而然地退到场边了,场地就自然而然地空出来了。

老家民俗社火(故乡社火)(4)

我记忆中跑场的社火有《金沙滩》,《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窦娥冤》《申公豹搬三霄》《大闹天宫》等等十几个节目,然后就是驴社火一圈,最后收场的都是跑旱船,一般不会变顺序的。

跑社火用的驴道具和旱船道具都是社火能手们手工扎制的,每年都要翻新外面的包纸和重新彩绘上色。里面是用竹条扎的骨架,每年用过以后都是保存在队部的仓库里。因为场地限制,驴社火和旱船都只是在队部演出,等到正月十五六走村串户的节目都只表演跑场社火。所以虽然夜里天很冷,但看社火的人还是很多的。

老家民俗社火(故乡社火)(5)

等到正月十五十六走村串户演出时,家家户户都会备上几个热菜,一壶热腾腾的黄酒用来招待演出的人员。追着社火跑的孩子们自然也会得到核桃、大枣等过年的传统吃货,家庭条件好点的还会拿出香烟招待大人,水果糖招待孩子,场面很是热闹。那种氛围如今想起来还是意犹未尽的!光阴荏苒,如今算来这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往事了!

老家民俗社火(故乡社火)(6)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村上的公有资产几乎都分配到各家各户了,唯有社火表演的家什仍然存放在队部的仓库里,由于少人管理,几年后也破旧不堪了。再后来加上年轻人外出打工,家里的大人们也各忙各家的活路,耍社火的事再也没有人组织了,自然也就耍不起来了。

在黄土高原上,这种社火的表演形式具有着很广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近十来年许多农村的春节社火表演又逐渐活跃起来了,表演形式也更多了。但愿我们村也能恢复起来,把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后辈子子孙孙都记得自己祖辈的历史,也就记住了自己的根。

(声明:文中图片借鉴自网络)

(修改日期:2022.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