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处于紧张状态的动物多表现为烦躁好动、坐立不安。人也一样,过分紧张时常下意识地频繁打手势,有心跳加快、出汗、失眠等表现。有的还出现言不由己的现象。那么,你现在是否处于过分紧张的状态呢?一些专家根据紧张程度提出了一套自我测试法,内容如下: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浑身无力,爱静怕动,情绪消沉。

3.食欲不振,吃东西没味道,宁肯忍受饥饿。肠胃功能紊乱,经常腹泻。

4.轻微活动后就出现心跳加快,胸闷气急。

5.任何一件小事情,始终萦回在脑子里,整天思索。

6.遇到不称心的事,抑郁寡欢,沉默少言。

7.对他人的疾病非常关心,到处打听,惟恐自己身患同病。

8.身处拥挤的环境时,容易思维混乱,行为失序。

9.即使是读书看报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中心思想也搞不清。

10.做事讲话操之过急,言词激烈。

11.经常和朋友或家人发生争吵。

12.明明知道是愚蠢的事情,但是非做不可,事后懊悔。

根据以上项目,你可以进行自我测查。如有大部分项目相符,则患有中度紧张症;若全部项目都相符合,即为高度紧张症。

对付紧张情绪最好的方法(消除紧张与自测紧张情绪)(1)

人自出生后就处于各种刺激之中,每个人都会调动机体的各种功能对不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一种适应过程。如果客观刺激与机体的适应能力不平衡时,心理上就会出现紧张。紧张心理的产生,在于动员机体所有的潜能,应付异常情况。一般情况下,当造成人情绪紧张的外部刺激消失后,紧张就会消除,机体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但如果某些刺激相当强烈,而且频繁地作用于机体,使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那么,有朝一日机体的潜能会消耗殆尽,机体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会发生障碍,导致身心疾病。紧张症就是一种典型的由过度紧张引起的身心疾病。

紧张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它可以导致生理上的病变,如脱发症、多汗症、紧张性头痛、消化道溃疡、甲状腺机能亢进、月经失调、痛经等。心病还需心药治。患有紧张病的人,除了服用一些对神经起镇静作用的药物外,主要是进行心理治疗,消除紧张情绪。专家们提出了如下方法,可供参考:

1.可将自己所遇到的刺激、产生的感受,讲给同伴、朋友听,这就既可把心中的烦恼、郁闷发泄出来,又可从朋友那里获得安慰。

对付紧张情绪最好的方法(消除紧张与自测紧张情绪)(2)

2.改变生活的步调。当你受到某些事件或情境困扰时,可做些另外的事或暂时离开,不要钻牛角尖。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再观察、思考、解决,或许能豁然开朗。这样,既可避免“意气用事”,又可减轻不必要的紧张。当你觉得烦恼事太多又无法解决时,就干脆放下它们,去找其他事情做。

3.按部就班。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奢望过大。如果有计划、按步骤、量力而行,就比较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心理上也会轻松愉快。盲目急躁、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就会加重心理负担。

4.行为宣泄。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行为发泄,可以使心理恢复平静。如遇上伤心事,痛哭一番;激怒时,对着沙袋或墙壁痛击一阵。

对付紧张情绪最好的方法(消除紧张与自测紧张情绪)(3)

5.转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体育活动、娱乐活动。这些活动的趣味性较强,可以调节情绪,开阔心胸,乐而忘忧,使紧张心理得到松弛。

6.助人与请求别人帮助。帮助他人能使自己感到快乐,建立自信,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自私、人际关系恶劣的人,戒备心特别强,时时提防别人“搞鬼”,心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易造成心理变态。能助人才会有人助。当心情焦躁、烦恼、紧张时,可以请求他人帮助。我们常可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一个人处于陌生环境中,常感到紧张、恐惧,如见到一个熟人,就喜出望外,心情顿时轻松起来;一个人恐惧、胆怯时,有人在他肩上拍一拍,他就觉得壮了胆,有了勇气。当一个人陷入焦虑的情绪之中不可自拔时,请求他人帮助,不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还可集中智谋,找到解决难题的答案。

紧张情绪固然有害于心理、生理健康,但如果让人长期处于死水一潭的生活中,同样会使机体加速衰退。一个养尊处优的人,很难经受环境的突变和精神上的重大打击,会感到百无聊赖,造成心理畸形。一位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曾说过:紧张是指人的机体对于施加其上的任何压力(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所做的一般反应。因此,我们的任务是认清自己对紧张所做出的典型反应,克服那些过分或不应有的紧张,相应地调整我们的生活,使之更加健全、更加丰富欢乐。

对付紧张情绪最好的方法(消除紧张与自测紧张情绪)(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