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过大江张家港境内的长江小岛双山岛是渡江战役的最东线战场,当时的沙洲地下党提前两三个月组织了百余名经验丰富的沙洲船工秘密前往江北,帮助部队培训并作渡江向导如今,双山渡江战役纪念碑在双山岛巍然耸立,见证着70年来这里的发展变化,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世界宜居城市张家港?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宜居城市张家港
70年前的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过大江。张家港境内的长江小岛双山岛是渡江战役的最东线战场,当时的沙洲地下党提前两三个月组织了百余名经验丰富的沙洲船工秘密前往江北,帮助部队培训并作渡江向导。如今,双山渡江战役纪念碑在双山岛巍然耸立,见证着70年来这里的发展变化。
(双山渡江战役纪念碑)
张家港,是一座年轻的城市。1962年,常熟和江阴各自划出若干偏远的“公社”,设立沙洲县,1986年撤县建市。建县以来,经济曾长期在苏南地区垫底。苏州作家何建明在长篇报告文学《我的天堂》中这样写道:“当时沙洲建县之初,县委向上面写了一份报告,那里面有一句话我至今记得:我们一无所有。”
如今这座由“边角料”拼凑而成的县级市,经济综合实力已连续23年位列全国县级市前三甲。2018年,张家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3亿元,以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千分之三的GDP和千分之一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从“一无所有”到明星城市,几十年时间,张家港蝶变新生,靠什么?
(张家港市城市夜景)
多少人还记得“三超一争”?
令人瞩目的成绩背后,张家港人有自己的“法宝”,那便是“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
这种精神,源于沙洲江滩的围垦精神。张家港的历史,是先民们与长江水互生共存的历史,是先民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历史。地域的形成,发端于治水和围垦;全市三分之二的面积,都是明清以来兴修水利、围圩造田形成。如今赫赫有名的新农村代表永联村,当时就叫“70圩”,是1970年才在一片长江荒滩上围垦而成。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在一张白纸上也要画出最美的图画,这是张家港精神的鲜明底色!
(今日永联村一览)
这种精神,源于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面对长期落后的现状,张家港人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破旧立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实现了由“农”到“工”的第一次飞跃。张家港市创造性推进了以“五小”为主的社队工业发展,为乡镇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苏南模式”的一大创举,被《人民日报》誉为“小鸡吃米、粒粒下肚”。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为张家港精神的正式形成汇聚了大批干部和企业家队伍。
张家港精神的正式形成,是由原张家港市委书记、党中央和国务院表彰的“改革先锋”秦振华提出的。1992年1月,已经在杨舍镇担任14年党委书记的秦振华以56岁的年龄破格接任张家港市委书记。受到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激励,秦振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发展机遇”,上任后的第一次市委常委会议,他就响亮喊出“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
(张家港精神的塑造者——秦振华)
“三超一争”口号一喊出,当时就有人觉得秦振华“闯祸”了。“我把官帽子一直拎在手上,奋不顾身向前冲,带领市委工作班子和全市人民,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全市上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弘扬创业者,支持改革者,鞭挞空谈者,惩治腐败者,大胆激励开拓者。”秦振华说。
对于这十六个字,秦振华如此阐释:“团结拼搏”,即团结起来,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开创大业;“负重奋进”,即肩负重任,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奋勇前进;“自加压力”,即自立自强,自我加压,不留后路;“敢于争先”,即心想长远,永不满足,敢闯敢冒,敢争第一。团结拼搏是基础,负重奋进是要求,自加压力是动力,敢于争先是目标。
1995年11月2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了评论员文章《弘扬张家港精神》,文章写道:张家港精神是一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勇创大业的精神;是一种敢于竞争、敢创一流、永不满足的精神;是一种雷厉风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精神;也是一种共产党人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对人民高度负责、严以律己、自觉奉献的精神。
张家港精神没有过时
张家港市委党校副校长魏欣,1991年来到张家港,是张家港精神的见证者、传播者和研究者。在他看来,张家港人身上始终传承着“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基因:“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张家港人身上的这种基因被全面激发,从而促进了张家港的全面发展。”
“张家港精神”绝非口号,亦非空谈:1992年,国家要在江苏建一个内河港型保税区。“我们能做的就是‘先下手为强’。”秦振华说,江苏省有此想法的不止张家港,而且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的条件都比张家港好。很快,张家港召开了4000人的动员大会,为争取保税区资格“铆足了劲”。在3个月内完成区内1284户拆迁,6个月完成区内“五通一平”,9个月保税区封关运行……这些数字创造了让人惊叹的“张家港速度”。
“市场经济不让人,不争不抢是庸人,错过时机是罪人。”秦振华说,在拼抢保税区建设的同时,张家港全力实施港口工业城市发展战略,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抢”抓张杨公路、沿江公路建设,“抢”信息,“抢”项目。
韩国浦项、德国毛纱、法国毛条、美国陶氏、雪佛龙等120多个大项目纷至沓来,一批世界500强和跨国大公司落户张家港。同时,张家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沙钢、澳洋、骏马等60多家集团企业茁壮成长,如今已成为张家港的支柱企业。
“抢”建起全国第一家内河港型保税区;修通全国县级市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张杨公路”;建起全国第一条“城市步行街”……在张家港精神的引领下,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家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先后“抢”下了28个“全国第一”,实现了从落后追赶到加速领跑。
此后,张家港市主要领导更换了9任,每一任都是高举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的大旗,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丰富张家港精神的内涵,不断推进张家港市经济社会取得新的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张家港人又一次自加压力,今年春节后召开全市第一个大会就是张家港精神再弘扬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上下抢抓机遇,攻坚突破,打造五个“升级版”,走出一条具有张家港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张家港精神再弘扬动员大会)
张家港精神是在改革开放中孕育、弘扬和传承的。张家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靠的正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用足用活政策,敢拼敢抢机遇。而在如今长三角加速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张家港精神并没有过时与落伍,相反值得进一步传承和放大。张家港市市委书记沈国芳说,“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以加压奋进的“精气神”、争先率先的“加速度”,生动展现张家港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征程中努力书写张家港发展的又一个黄金年代。”
70载沧海桑田,40年改革潮涌,张家港不仅造就了发展的一个奇迹,也使自己成为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走马张家港,你能够时时处处体验到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一种精神一座城,张家港精神必将始终屹立于改革开放的潮头,不断激发出这座新锐之城持久的发展动力!
文末彩蛋:“张家港精神的塑造者”秦振华介绍短片
下集预告:明天请看【张家港——长三角一体化新锐之城】之三:打造“经济升级版”,张家港“高质量发展”发力实干
栏目主编:王娜 文字编辑:廖诗琪
图片来源: 张家港市委宣传部 专题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