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据,多数情况下,数据量非常大。

合理的设定记录周期,即可以满足研究需要,又可以降低存储需求。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是,双周期模式,其次是三周期模式。

当然,合理设置某些长周期,其数据可以由短周期计算得来。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采集数据的时间较短,或者采集数据的难度系数较低,直接采集数据还是比计算长周期数据来的划算一些。

短周期数据,对于预判离散数据近期波动特征更有效,常用来用作操作信号周期。

长周期数据,对预判未来长期波动特征更有效,所以常用于预判离散数据波动长期趋势方向。

中周期数据,常作为确认趋势方向逻辑判断追加的条件数据。例如,长周期和中周期方向一致,则执行操作作业,否则,等待方向出现。

不同种类的离散数据,设定的采集周期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种离散数据,也因为不同的研究目的,设定的采集周期也可能不尽相同。但一般说来,常用的采集周期还是可以推测一下:

短周期:1分钟,5分钟。

中周期:15分钟,60分钟。

长周期:2小时,1天。

为了简化,可以去掉中周期。

建议周期组合:

3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60分钟。

60分钟 1天。

2022928.1

如何统计一个固定周期的量(记录离散数据周期多少合适)(1)

周期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