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小俗语,大智慧”。

什么叫不聋不瞎不配当家(老话说不聋不瞎)(1)

老话俗语也称为俗谚、谚语,是我国民间一种以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民间智慧。它处处生根,言语通俗易懂、简练形象,诙谐幽默的同时又饱含着人生哲理,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人类数千年智慧的结晶,指导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生活。关于起居生活,老话就有“不聋不瞎,不配当家”的说法,为什么这么说?有道理吗?今天,笔者就和各位朋友一起来聊聊这句老话。

所谓“不聋不瞎,不配当家”指的就是:一个在家庭中当家作主的人,不能事事机关算尽太聪明,在某些时候要懂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配做这个家庭的主人。

为什么说“不聋不瞎,不配当家”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清官难断家务事”,一个家庭中的大小事情处理的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特别是在我国古代,一个祖孙三代的家庭,少则五人,多则数十人。按照我国三族、五服、九族的传统血脉关系,其支脉更是人数众多,由此来看,一个家庭的当家人,单单是人情往来上的事务,处理起来都十分考验智慧。

什么叫不聋不瞎不配当家(老话说不聋不瞎)(2)

除了处理完家庭内部的关系以外,家里当家做主的人还需要考虑处理社交关系和邻里之间的关系,比如流传百年的《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典型的邻里关系的缩影:

据说在清康熙年间,安徽桐城的张英仕途顺遂,在朝廷官居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一日,在京办公的张英突然收到一封家书,信中说明:老家的亲人与隔壁邻居吴家因两家之间的一条巷子而产生的争执和摩擦。吴家想要建新房,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就打起了官司。此时亲人想到在京为官的张英,想让他用职务之便,压一压吴家。

看过信件之后,张英并未因吴家的做法而动气,他认为作为当家人,应当教导家人谦让邻里,搞好邻里关系,不得仗势欺人。于是他立马给家里回信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到回信,自觉之前的做法羞愧,于是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了三尺。

从此,流传百年的"六尺巷"得名。

这个故事就很生动地告诉了我们,作为一个家庭的当家人,一定要懂得包容,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懂得给别人留余地,同时懂得引导家人在与人交往中,与人为善。

我们该怎么做一家之主

《宋史·吕端传》中有云:“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简单来说,就是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

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说水如果太清了,里面的鱼儿就没办法生存了,如果对人太苛刻,就没有人愿意跟你一起为伍了。所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想要做好当家人就要懂得包容和理解,很多时候没必要对每一个小事都斤斤计较。

当然,尽管要懂得包容,但是这个包容也是要有尺度的,否则包容就会变成纵容,对家人的爱护就会适得其反,让家人走向歧途。

作为一家之主,要清楚自己心中的标尺和底线,就像宋朝的吕端一样,“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因为,只有善于掌握张驰的尺度,包容不纵容,爱护不溺爱,那么才能够保证家庭的和睦、和谐,才能做好一家之主。

什么叫不聋不瞎不配当家(老话说不聋不瞎)(3)

结语:以上就是“不聋不瞎,不配当家”这句老话的讲究,各位朋友认为这句老话有道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所谓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我是文食肆,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转发及关注!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