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十九大,由成都传媒集团、峨影集团出品的新农村建设题材喜剧电影电影《家园》近期将在全国上映。近日,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影片的主创,揭秘影片拍摄幕后,导演苗月和主演岳红表示,拍摄期间深切感受到近年来成都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变化与活力。

十大感人的乡村电影推荐(揭秘电影家园一部温暖)(1)

关于电影

《家园》回归自然、聚焦小人物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四部委共同推选的十余部献礼影片将陆续与观众见面。这系列推送影片中,部分为具有高度观赏性的新主旋律影片,还有一部分为英模题材、农村题材及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其中,电影《家园》、《十八洞村》与《空天猎》等八部影片为重点推荐优秀影片。这些影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的成就,他们用光影艺术记录时代,用镜头语言讲述故事。这也是中国电影人用精准的视角、细腻的情感、向上的信念讲述中国故事,为祖国献礼。

响应书记提出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的电影《家园》更是回归自然、聚焦小人物的经典之作,它是一部新农村建设题材的喜剧电影。由编剧苗月及其创作团队承担该片的编剧、导演和摄制工作。该片是一部根植成都、聚焦时代、讴歌典型、传递正能量的精品影片。影片取材于百姓身边故事,以全国劳动模范、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村支书姚庆英的事迹为创作素材,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回乡青年之间的观念冲突与温情为主线,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几代人的价值观冲突为切入点,创作并塑造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群像。

据了解,《家园》是一部川味十足的喜剧,通过唯美的镜头和真实地艺术再现,讲述蒲河村党员干部带着村民奔小康,在新农村的建设、产业升级创新、土壤改良、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引领乡村生活新时尚,演绎社会主义新农村温暖而喜剧的精彩故事,展示了成都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家园》几乎全部采用四川籍演员,包括岳红、巴登、孙敏、赵亮、媛凤、陈西贝、向小乔等,导演甚至启用当地村民这种非职业演员,何训有操刀音乐作曲。片中的对白全是四川方言,导演苗月表示,“用四川话更生动自然,对于在外打拼的四川人来说,会更感亲切,这部电影能够满足他们的思乡之情。”

十大感人的乡村电影推荐(揭秘电影家园一部温暖)(2)

导演苗月

观众会看到一部温暖有诗意的农村喜剧电影

影片的导演苗月来自峨影集团,电影拍摄前,他曾到浦江采风,深入了解农村生活。电影拍摄时,成都商报记者曾到现场探班,当时苗月就感慨,拍摄地太漂亮了。苗月直言,“我惊喜地看到农村生活这么有魅力!成都郊区的农村特别美,周围环境干干净净,老百姓勤勤恳恳,他们创造出来的是热气腾腾的农村生活,为我的创作提供了非常多的灵感,很多村民都是影片的原型。”

苗月还表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生命中精彩的故事,甚至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矛盾、冲突,都是非常好的创作素材。我们想给观众展示的就是最真实的新农村的现状,所以观众会看到一部温暖、明亮、有诗意的农村喜剧电影。”

十大感人的乡村电影推荐(揭秘电影家园一部温暖)(3)

主演岳红

这次有机会回家乡拍戏,让我看到了成都巨大的变化

著名演员岳红在片中扮演村支书杨丽英,这个角色就是蒲江西来镇两河村党支部书记姚庆英为原型。电影中,岳红身着朴实的戏服,与她的以往银幕形象有很大反差。岳红介绍,这是她首次扮演基层村支书,“电影拍摄前,我和原型人物姚庆英有过交流,她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为人民服务,我觉得她特别伟大。”

岳红说:“这是一部反映农村新风貌的影片,讲述基层干部扎根故土,服务群众,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新农村家园的故事。”回到家乡拍片,岳红感慨颇多:“我是成都人,但离开家乡太久了。这次有机会回家乡拍戏,让我看到了成都巨大的变化,感受到当地人的淳朴善良,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厚重,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努力。

著名川籍演员巴登,在《家园》中饰演果农唐兴旺一角。唐兴旺家乡的土地,因为用了30多年的化肥造成板结、退化,严重影响了丑柑的味道。唐兴旺孙子等一代年轻人回归农村,他们计划用科技手段改良土壤。“两个多月的拍摄时间里,我亲身体会到果农的辛苦,他们对土地有非常深的感情。人离不开土地,土离不开蚯蚓。影片中,当土地恢复原貌,看到土地里有一只小蚯蚓,唐兴旺控制不住地亲吻了它,非常兴奋地跑去告诉乡亲们丑柑的味道变好了。”巴登表示。此外,影片中,群演几乎全部由村民出演,巴登对他们的表演赞不绝口。“他们的表演会让我沉下来。老乡们是本色出演,我只要稍微‘用力’一点,观众就得出戏,一下就不真实了。”

实力派男演员白威在电影中扮演80后年轻村长王成功,谈起拍摄过程,白威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拍农村戏,“我觉得蒲江的农村特别现代化,那里的人很和气,脾气特别好,我特别喜欢当地的风土人情,觉得当地人的幸福指数非常高。

链接

电影《家园》故事梗概

上世纪90年代初,杨丽英嫁到了蒲河村,从一位美丽的新娘变成了蒲河村的村支书,在继老村支书唐兴旺带领村干部种下第一片集体橘园后,她让蒲河村的所有土地都种上了柑橘,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让乡村的产业结构彻底发生了改变。

为了把多余的宅基地变成种植地,杨丽英多次带着村两委走访每户村民进行沟通,后来经过多次村民议事会谈论决定在蒲河村建集中居住区。在新区开建时,一位城里的艺术家为了追寻乡愁,租了蒲河村一位村民的房子并定居下来,杨丽英的女儿也带了自己男朋友回家,准备结婚,老村支书的孙子唐明亮也决定回村通过淘宝网店销售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当兵复原的王成功也回村报到并竞选成为新村长,外来人范永丰因为看见了自己心仪的姑娘何水清清也决定留在蒲河村发展。

因为村民方脑壳家的柑橘卖不出去,所以他的老婆要和他打脱离,杨丽英带着新村长一起去方脑壳家解决问题,村民议事会决定请土壤专家来对全村的土地进行一次考察,王成功和女村官河水清清也参与了土壤的考察工作,经过多次的接触,王成功对河水清清动了心。

就在蒲河村一切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建设蒲河新村的老板资金链断裂跑路了,这让杨丽英第一次感觉到了无助。但她没有放弃,她依靠全体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依靠老支书唐兴旺老村干部们的经验和谋略,依靠身边这些各有各的生活目标的年轻人,最终,筹集齐了建房资金,村民议事会定下了新的决议:统规自建新家园。全村的大事,全村的村民一起定,在杨丽英和唐兴旺带领全村人民的努力下,蒲河新区顺利开工建设。于此同时,唐明亮的淘宝网店也顺利开张,王成功、河水清清也建立起了电商销售平台,范永丰为了证明自己也建议公司在蒲河村建一个超级果品冻库。

蒲河新区终于建设完成,村民欢天喜地搬新居的日子,鞭炮炸红了天,夜晚的蒲河新区灯火通明,好不热闹,在外打工的最后一对夫妇也决定留在村里发展。村议事会讨论决定保留并修缮部分老院落,留住乡愁。老支书唐兴旺参加监理了整个居住新区的建设,但始终舍不得离开住了一辈子老宅,他把老房子翻修了一番,和租住在老院落里的艺术家成了礼尚往来的好邻居……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张世豪

编辑|余孟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