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庄乡抗战史(冀中平原的抗战创举)(1)

冉庄街景。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耿辉摄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梁韶辉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华北沦陷,然而华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却从未停止。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凝结着华北人民群众智慧的战斗形式,展现出燕赵儿女在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更在世界战争史上书写了人民战争的“神话”。保定市区西南30公里处的冉庄,正是这段“神话”的见证地之一。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去冉庄的路上,耳旁似乎一直在回响着这首50年前的老电影主题歌。对于大多数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地道战》是一部与儿时记忆相关的影片,也是对中国老百姓不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最初记忆。影片中的高家庄,原型地就是冉庄。

进入冉庄,是在清晨,这个冀中平原上的村落还没有完全醒来,十字街口大槐树下的各种店铺都还关门上板,没有开张。由于是受保护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还保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模样,连电影中的那口大钟也依旧挂在大槐树上。

走在村中的大街上,高房工事、地平堡、小庙工事、碾子工事及墙角枪眼等各种战斗遗址密布其中,感觉就像是进了一个战场。而这些工事的下面就是冉庄四通八达的地道。

清苑区地道战遗址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周明慧介绍,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

从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进入地道,记者去寻找70多年前的战斗痕迹。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在低矮的地道中,设施居然相当完备。这里的地道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地道内有指挥部、休息室、储粮室,设有路牌和油灯,还有地下兵工厂、翻眼、陷阱等多处秘密设施。同时,冉庄人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在墙壁、地面、井壁、牲口槽、炕面、锅台、衣柜等不易发现处,巧妙地构筑地道口,并加以伪装,使敌人难以发现。为了便于监视、射击敌人,还利用高房、地面等有利的地形地貌,构筑工事多处,并与地道相通。同时,在街道、路口遍布地雷,将引线引入地道。这样,冉庄地上地下各种工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个立体火力网,成为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

1942年,日本侵略者为确保战略后方,集中兵力,在无险可守的冀中大平原上,采用“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进行灭绝人寰的“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并有计划地建据点、修公路、挖封锁沟,仅在6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就修据点炮楼1783处,修公路2万多公里,挖封锁沟8878公里,把冀中平原细碎分割成2670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地道战成为平原抗战的重要作战形式。

周明慧介绍,冉庄的地道战大约开始于1938年。当时为躲避敌人的不断骚扰,群众就开始在偏僻、低洼的野外和村里挖隐蔽洞。最初的地洞为单口洞(俗称蛤蟆蹲),因不便于转移,一旦被敌人发现难免遭受损失。群众吸取一次次教训,把单口洞逐步改成双口洞、多口洞,后又逐步加宽加长,从隐蔽地洞发展成为地道。最初,冉庄人挖地道只是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扫荡,渐渐地开始主动使用地道打击敌人。

用地道打击日寇,也是在鲜血的基础上开始的。冉庄人不会忘记,1939年7月31日凌晨,日寇包围了冉庄,他们把村民赶到南大桥三官庙前集中训话,妄图抓捕抗日干部,摧毁抗日政权。集合的群众稍一怠慢,就遭到日军的刀砍枪杀。这一天,日本兵杀害冉庄村民13人,打伤致残11人,抓走11人,烧毁民房700多间,烧死大牲畜17头,烧毁生产生活用具不计其数,抢走财物上百车,烟雾遮天蔽日,火光冲天。一直生活在冉庄的退休教师李新婷回忆说:“我爷爷就是那天早晨被抓走的,后来再没有一点消息。家里托了许多人打听,听说是被送到了日本当劳工,但再也没有回来。和他一起被抓走的人,没有一个人回来。”

正是这种血的教训,让冉庄人意识到,逃避和躲藏并不能带来安全,只有拿起枪去战斗,才能保住家园。抗战时期,冉庄人民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其中较大的战役5次,荣获了“地道战模范村”的光荣称号。自1942年起,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作战,没有一人牺牲,创下战斗奇迹。

如今的冉庄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来冉庄地道战遗址参观的游客都达到100万以上人次。其中,学生及企事业单位以集体参观形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占参观总量的60%。当年吕正操将军居住过的李新婷家,是每个来冉庄的游人必来之地,她家里的墙上挂满了各个参观者来这里参观的照片。她说:“我给年轻人讲当年的历史,不是为了传递仇恨,而是要让他们记住这些耻辱,希望他们努力去建设祖国。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不被别人欺负!”

离开冉庄的时候,天空中传来直升机的轰鸣声。某部直升机以“70”的队形编队从冉庄上空飞过,似乎在告诉人们:70年后的今天,中国再不是那个任人欺辱的国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