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这么一对朋友,一个姓马的叫马力,一个姓路的叫路遥。路遥这个人,家里有钱,才二十岁,就娶了两房老婆。马力都二十四岁了,还没娶媳妇,家里穷啊。

路遥和马力俩人,是同窗好友,虽然有贫富之分,但性情相投,处得挺好。这天路遥就跟他说了:“老大哥,你怎么还不张罗娶媳妇呢?”马力说:“兄弟,不瞒你说,我家穷得是一贫如洗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上哪还能娶上媳妇呢?”路遥说:“大哥,这么的,我借给你钱,咱们像个样,热热闹闹的办个喜事。”“借我钱,那早晚还不得还吗?多咱能还得起你?我宁肯娶不上媳妇打光棍,也不拉那个外债。”“大哥,看你说的,你愿意多咱还就多咱还,怎么样?”“不行,要是有饥荒压着我呀,我就要得病了,不借不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典故(路遥知马力日久品人心)(1)

“马大哥,这么的好不好,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你我兄弟,有话就请当面讲吧。”“大哥,我要说这话,你可不能生气啊!”“生什么气呢,有话只管说。”路遥说:“我借给你钱,帮着你问上媳妇,我娶一个大嫂子来,不用你还我钱,入洞房头三宿让给我,就算你还了钱,你看这么的怎么样?”马力一寻思,按道义来讲,这事是不怎么好听,可我太穷家里没钱哪,头三宿就让给他吧,说:“行,我同意了。”

路遥就给张罗,托一个朋友,找了附近一家姓李的姑娘,这个姑娘又美丽又贤惠,明媒正要,吹吹打打,坐着花红小轿娶到了马家。一应备品,从头顶到脚底,全是路遥花的钱,马力家添置的也很可观。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典故(路遥知马力日久品人心)(2)

头三天都是让路遥在他家住了。第四天晚上,马力回家了。他一寻思,我因为穷,娶不起媳妇,外人不知道,就俺哥俩知道,才办出这样事来,心里闷闷不乐,翻开书本就看,一直看到半夜。

他媳妇在地下垂手立站,一直站到半夜。这时候,她说话了:“马公子,奴家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马公子正在看书,猛然听到说话,抬头一看,他媳妇面似桃花,带着怒色,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就说:“娘子,有话讲吧。”媳妇说:“马公子,咱们两下是爱好结亲,我没图你的房子也不图你的地,我的爹妈也没和你要多少彩礼,全是你凭心所赏,怎么到你家以后,你是嫌奴家的容颜丑,还是嫌奴家的家境寒?你一连三宿就这么看书,我一连这么站了三宿,白天还得应酬客人,就是铁打的,恐怕也要累垮台吧?今天看来你又要来个通霄,你用功也不在这一时,我是哪点对不起你,哪件事对不起你?请你今个讲明白。你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杂七杂八的这么一席话,说得马力心里犯了合计了:那么说路遥是看了三宿书啊,根本没有苟且的事和对不起我的行为。细一想,路遥和我相貌相似,穿戴又一样,看来我这媳妇没认出来呀。马力把书本合上,站起来上前给娘子赔了一个礼,说:“对不起,让你站了好几宿。我没有别的意思,寻思考期临近了,我想看看书,用用功,准备进京赶考。既然娘子这样说了,那么我就不看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典故(路遥知马力日久品人心)(3)

小两口上炕安歇去了。从此以后,夫妻俩夫唱妇随,过着平安快乐的日子。

这年,路遥和马力都进京去赶考。马力考中了第八名进士,派到附近的阳县去当县官。路遥没有考上,回到家继续读书。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就是十年过去了。路遥这十年考了三回,也没考上。

这年三十晚上,家家都放鞭炮,也不知谁放的鞭炮,就把路遥家的柴禾垛给烧着了。当时都正在忙着包饺子,这边火着起来的时候,还以为放焰火呢,也没注意。后来火窜上房了,这才知道起火了。路遥家是瓦房,那瓦房要着了火,还真难救。瓦烧的四面八方横飞,谁来救火,那瓦片就打谁的脑袋,人们只能隔老远吵吵。那天晚上风还挺大,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嘁嚓咔嚓,”眼见着就把房子烧落架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典故(路遥知马力日久品人心)(4)

真是火烧当时穷,家趁万贯被烧的一个不剩,片瓦无存。路遥典了地,维持了三年,后来跟要饭花子一样,那真是富人乍穷,寸步难行啊。路遥大老婆说了:“我说先生啊,你不常叨咕你有个好朋友姓马,在阳县当县大老爷,你不好投奔他去?”路遥说:“投奔人家也不容易呀!”“咱们过去帮助过他,真格的了在朋友面上给咱们弄碗粥喝呢,你去试试。”路遥一看也确实没辙:“我去试试,你们在家先讨点吃。”路遥扔下两个老婆和两个孩子,自己一人上路了。买不起马,坐不起轿,搁腿走吧。

走了好多日子,来到了阳县。路遥到马力大门口,“啪啪”敲门。里边出来个老院公,问:“找谁呀?”院公一看他头上戴的开花帽,身上穿的是补了还没补全露点火烧痕迹的衣裳,很是褴楼,说:“你是要饭的?等等,我给你挖米去。”路遥说:“启禀这位门军老爷,我不是要饭的,是来投亲的。你们县官可是叫马力吗?““啊。我们县大老爷的名字是你随便提的吗?”“门军老爷,不瞒你说,这个马力他是我个义气哥哥,我是他的兄弟,叫路遥。”老院公说:“那么好吧,你在外边稍等一会,我去通禀去。”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典故(路遥知马力日久品人心)(5)

院公进去,说:“县大老爷,有个叫路遥的,说是你的朋友,在外边求见。”马力说:“让他进来吧。”院公出去说:“让你进去呢。”

路遥寻思,你不出来接我,连个请字都没有。路遥进了二堂,见了县大老爷马力,上前深施一礼,说:“大哥一向可好?”马力说:“好。小弟来了,别来无恙,生活还好吗?”“别提了,三年前,我家着了一把火,烧得片瓦无存哪。”马力喊:“家人哪!”有。”“你把我的朋友领到后边去梳洗打扮,换上新衣裳,到厨房用过饭后,让他到书房读书,有事就来找我。”家人说:“是了。”

路遥整天在书房里读书,饭好就吃饭,隔三差五去看看马力,可马力很少来到他房中坐一会。

一晃二个多月了,马力也不说长,也不说短。路遥着急呀,家里又有老婆又有孩子的,这天实在憋不住了,就去找马力:“大哥,我得回去了。”“哎,忙什么,再住几天。”

这又待了十多天,路遥实在要走,马力告诉家人:“送他十两银子,再给他烙十个大饼带上,路上好吃。”路遥一看,不接吧没有,接吧真太少,这十两银子免强能够到家的路费,一点余付的都没有,就得拿着吧。

路遥走在道上,遇着娘俩,看样子是两三天没吃东西了,饿得不行了,就把大饼送给娘俩一人一张。第二天,又遇到个老头和老太太,饿得在道上不能动弹了,眼瞅着要成路倒了,他拿出两张饼,一人一张。第三天,路过一个店,一个瞎子老头弹弦,小姑娘卖唱,一连好几天没有座,得不着赏钱,饿的爷俩抱头大哭,路遥又拿出两张饼,一人一张。第四天,遇着两个小孩,爹妈都死了,孤儿,大的才十来岁,骨瘦如柴,饿得哇哇直哭,他又拿出两张饼,给他俩一人一张。最后,就剩下两张饼了。

路遥到了家里,破房框子没了,变成了青堂瓦舍的大瓦房,套的大院套,修的大门楼。走到门口转了好几圈,他也没敢进,先敲敲门再说吧,啪啪打门。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典故(路遥知马力日久品人心)(6)

门开了,跑出两个小孩,正是他的儿子:“爸爸、爸爸,你回来了。”进了屋,路遥问:“这多咱盖的房子?”媳妇说:“你不在外地发财了吗,你朋友给捎来的信,领着一帮子人,木匠、瓦匠的,黑天白天给咱们盖房子,这不是你雇的吗?你看槽头拴的马,鸡鸭鹅,屋中的器皿,锅碗飘盆,从头上到脚下的穿戴……这不都是你托朋友给按排买的吗?”“啊,啊,啊……”路遥啊了半天想起来了,“我没有啊。”“没有?那怎么回事?”“这可能是我那朋友马力派人给置办的,他没有告诉我啊。临走时他给我十两银子,路上都花光了,这不还剩两张饼。”

小孩看有饼,抢着就要吃,一吃这饼,一个饼里有个元宝。“哎呀,我路上把饼都给人了。”路遥把送饼的事一学说,还挺后悔。他老婆说:“你看你,施舍给他们,救了人一命,还有什么后悔的。”

从此,“路遥知马力,日久品人心”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