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满彻作曲大赛(对话武满彻作曲大赛头奖得主王心阳)(1)

日本武满彻作曲大赛(对话武满彻作曲大赛头奖得主王心阳)(2)

日本武满彻作曲大赛(对话武满彻作曲大赛头奖得主王心阳)(3)

ECE x WANG XINYANG

ARTISTS

人物志 —— 第一期

王心阳

日本武满彻作曲大赛(对话武满彻作曲大赛头奖得主王心阳)(4)

"在任何时候,都是古典传统带给我无穷的启发和踏实感。"

—— 王心阳

关于艺术家

王心阳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一个非音乐背景的普通家庭。凭着对音乐的挚爱和天赋学习音乐,于2007年顺利考入了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藏族作曲家昌英中教授学习作曲。以优异的成绩本科毕业后,考入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师从作曲系理论系主任雷科·福尔汀(Reiko Fueting)教授,获得作曲及理论硕士学位;随后,考入匹兹堡大学音乐系,师从音乐系主任马修·罗森布伦姆(Mathew Rosenblum)、艾瑞克·牟(Eric Moe)和 阿米·威廉姆斯(Amy Williams)三位教授攻读作曲博士学位(目前在读),同时在该校任教。匹兹堡大学音乐系是一个研究性的机构,只开设了作曲、音乐学、爵士乐和民族音乐学四个专业。

王心阳的作曲训练植根于传统、博采众长,在不刻意分隔中西方传统带给他影响的前提下一直探索着更个性化、新颖却不胡乱拼贴的独创性个人音乐语言。

王心阳频繁与国内外优秀的演奏家和演出团体合作,并在重大赛事上获奖。国内外音乐权威对其作品中体现传统功底、和声语言、配器、结构力的把控以及感染力颇为盛赞。

大赛夺魁

日本武满彻作曲大赛(对话武满彻作曲大赛头奖得主王心阳)(5)

日本东京歌剧城大音乐厅举行的决赛作品演出现场

由日本东京歌剧城文化基金(Tokyo Opera City Cultural Foundation)主办的武满彻国际作曲大赛(The Toru Takemitsu Composition Award)开始于1997年(第一届)。这个作曲比赛不仅是亚洲重大的作曲比赛,也是世界最重要和最有份量的权威性作曲比赛之一,在音乐界备受关注,每年举办一次,每次只由一位世界著名的当代作曲家担任评委。该比赛以世界著名日本现代作曲家武满彻(1930-1996)的名字命名。日本武满彻作曲大赛历届的评委都是当今现代作曲届的领袖级人物,如:第一届比赛评委是法国现代作曲大师杜蒂耶,第二届评委是匈牙利现代作曲大师利盖蒂,第三届评委是意大利现代作曲大师鲁奇亚诺·贝里奥。之后的还有瑞士双簧管演奏大师和现代作曲家海因茨·霍里格、英国现代作曲家乔治·本杰明等。

日本武满彻作曲大赛(对话武满彻作曲大赛头奖得主王心阳)(6)

王心阳就读博士学位和任教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在学校官网上发出贺讯

本届比赛水平极高,比赛评委是来自英国的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身份于一身的Thomas Adés;其他选手均是履历漂亮的作曲家,他们是来自英国的David Roche(简约),西班牙的Francisco Domínguez(极繁和点描),香港出生英国籍的的Carmen Ho(色彩和线条)。

2020届武满彻大奖是2019年9月底截止申请,官方网站12月公示结果。公示之前会联系入围作曲家并获取简介等信息。期间管弦乐总谱和分谱由东京爱乐乐团的一流抄谱员悉心制作。决赛音乐会原定于2020年5月底举行,因疫情、入境限流和航空限制,一再改期和考虑线上举行,最终确定在2021年1月19号晚上举行。因12月28日日本既已封国,我国疫情管控得力,当时未被全面限制入境,加之日本外务省(外交部)协助,四位入围作曲家及评委仅王心阳一人亲自到场参与了全程。

日本武满彻作曲大赛(对话武满彻作曲大赛头奖得主王心阳)(7)

作曲家与作品介绍(日文)

日本武满彻作曲大赛(对话武满彻作曲大赛头奖得主王心阳)(8)

决赛走台现场

最终,王心阳凭借管弦乐作品《Boréas/冰雪临城》夺得本届武满彻作曲大赛第一名。

日本武满彻作曲大赛(对话武满彻作曲大赛头奖得主王心阳)(9)

作曲家获奖感言(日文)

关于获奖作品

作品——《Boréas/冰雪临城》系青年作曲家王心阳2019年受希腊神话中北风/冰雪/冬之神Boréas和中国古代描述北风和冰雪的诗词启发创作的具有祈福意味的单乐章管弦乐作品。作品寄托了瑞雪来临、润泽大地、迎接充满祝福的阳春的寓意。

武满彻大奖给了自由度很大的乐队编制选择,而大多数参赛和入围者都尽可能用最大三管编制创作。《Boréas/冰雪临城》却用了小一号的双管编制,“四两拨千斤”地入围并夺冠。

武满彻作曲比赛的主题是:Prayer(祈福), Hope(希望),Peace(和平) ,展望未来之窗(Window to the Future)。这部作品在武满彻大奖决赛音乐会碰巧推迟到冬季和全球遭受疫情侵扰的时候首演,别具深意。

本届评委 Thomas Adés 对王心阳获奖作品的评价

评判作品时,大奖评委Thomas Adés言道:“此次评比这么多部优秀作品时最看重两点——(作品体现的)音乐追求和艺术造诣。王心阳的《Boréas/冰雪临城》平衡了一个绚丽、极致、充满精妙和声的拟声世界。其配器睿智、充满想象力和狂想。这部作品的音乐结构非常成功。聆听这部作品是非常令人满足和幸福的经历。”

对话艺术家

对话王心阳

聊点作曲之外的话题

· 采访 陈宇晟 x 王心阳

· 时间 二〇二一年二月

Q1:我很好奇日常生活中的心阳兄,您可以透露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吗?

兴趣爱好的话,我从小比较喜欢一些很"老年人"的爱好,就经常会被人吐槽。很小的时候有学习书法,就触类旁通地接触了水墨画、传统艺术、手工艺、诗词。

我是四川人,所以把"吃"看得尤为重要。因为我日常会稍微锻炼,所以喜欢最健康的食物,而且我会自己做。偶尔吃重辣重油的火锅,然后也很喜欢吃榴莲。

Q2:您的穿搭会紧跟时尚潮流吗?

关于穿衣搭配,可能我在美国呆的时间比较久,美国人穿衣服都比较随意啊,所以在搭配衣服上,只要穿着得体舒适就行。

Q3: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您会去关注这些方面吗?对您的创作会有触动吗?

很多听众不去关注当代音乐,其实蛮可惜的。因为音乐和科技或是任何事物的进步一样,都是与人类的进步息息相关、一直相伴的。所以说,自己会持续关注科技的发展,正好自己之前也是理科生,也很爱电子产品。因为在综合性大学学习工作,所以身边有很多从事理科研究的朋友,日常跟他们也会有所交流。然后就是他们的一些言谈、研究或者是关注的某些点,偶尔还真的会成为创作上的非常不错的灵感。就比如说我的一位搞化学的朋友,他经常会做一些实验。总会很兴奋地分享各种实验现象,比如有很精彩的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他会用视频记录下来给我看。这些会十分直接地带来很多创作想法,会有一种新鲜感。再比如一位生物博士,讲起一些细胞结构和生化反应等等,这些都会对音乐创作的想法带来一些很不错的提示。当然这些都是比较细微的事情,放大来看,生活中的那些科技的发展变化,也对自己非常有影响。

最直观的,我相信大多数人即便多么喜欢手写乐谱,很多时候都是离不开用电脑制作乐谱的。这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但已充分说明了我们对科技的依赖,科技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Q4:有一个细节,这次赴东京参加颁奖,您身着中华传统服饰,可以聊聊您此次着装上的想法吗?

日本武满彻作曲大赛(对话武满彻作曲大赛头奖得主王心阳)(10)

王心阳与东京歌剧城文化基金会制作人泽桥淳

我从小就很喜欢穿中国传统的服装,因为穿着舒服,设计上会很宽松,不会使人感觉紧绷着。然后就是穿上了传统服装,棉麻的布料和传统设计会让人感到很舒适和放松,也会提醒自己时刻保持仪态端正。

我除了平时生活,去各个地方的演出、颁奖之类的正式场合,我都是会这样着装。

Q5:您在日常生活中会习惯熬夜吗?

是否熬夜的话得分情况,有些时候如果真的有事情没做完,或者是晚上的状态让我很想熬夜的话还是会熬的。但还是尽量不要熬夜,早睡早起规律的生活对各方面都有好处,清爽的早晨经常会让创作思路更清晰、精力充沛。

Q6:在日常生活中,您大脑思考最多的是什么?因为有一类作曲家是属于十分敏锐类型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联系到创作,您是这种吗?

以前会刻意联系到创作中,拼命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可能会对创作带来良性刺激的一些事物。现在相比以前,会淡然不少,顺其自然,灵感、想法该来自然会来,因为灵感是需要大量的积累,该出现时自然就会出现吧。

Q7:您怎么看待自己的创作,是当成了一种工作,还是?

创作是我生活中很自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便是在以前学生时代,我也从没有过"写主课"之类的概念,只要提笔,就会进入创作的状态,创作就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我也不停地去积累,也希望自己能够沉淀下来,让自己能够在每一次创作中跟着自己的音乐互相促进和提高。

Q8:您有宗教信仰吗?

我没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但我也不是无神论者。我对于各门宗教都保持着敬畏和好奇心吧,尤其是我们中国自己传统的那些宗教,每次有机会路过一些寺庙或道观的时候,都会进去走一走,感受一下,然后在神像面前闭眼冥思。遇见很精美的教堂、清真寺之类的,我也会进去欣赏,坐在里面安安静静地想会儿事情。如果里面正好有音乐演出那就更好了,还可以在里面顺道欣赏。

Q9:您可以与读者分享一些作曲或者生活上的经验吗?

分享经验的话,实在是不敢当。我自己也还有很大的空间去努力去提升。音乐也好,作曲也好,都是一个无止境的东西,如果能有一个大的方向,朝着那个模模糊糊的方向去前行,就挺好的。不管怎样,我们可以很踏实,或者是很安心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如果暂时对创作或者是在创作道路上有一些迷茫,并不用太担心,我们可以静下心来,阅览前人的作品,去仔细感受或者分析,都会收获颇丰。

我个人的经验的话,我会把音乐史作为聆听或者是分析的一个小提纲,然后对照。在迷茫的时候就按照这个小提纲,选一些作曲家的作品来聆听。最好是选择比较权威一点的音乐史来参照,会更加详细。当我比较迷茫的时候,就会做一些根据特定的时期风格、作曲家风格和特定的创作技术的创作练习。比如说写小步舞曲、写赋格曲,或者按照古典主义时期或者浪漫主义时期的某个作曲家的风格写音乐。不停地去回溯传统的技术,其实会一直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启发。

关于人物志

《人物志》是回声当代乐团在建团五周年之际,着力打造的一个全新栏目,意在对话当代新锐艺术家群体,多方位展示、推广艺术家及其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