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后期南方戏剧节最活跃的人物(歌剧白毛女到底是如何形成的)(1)

邵子南

元代后期南方戏剧节最活跃的人物(歌剧白毛女到底是如何形成的)(2)

李满天

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歌剧《白毛女》,是取材于盂平县的真实故事创作的。关于歌剧《白毛女》的最终形成有两种说法。

一说诗人邵子南是歌剧《自毛女》剧本创作的第一个执笔者,也是后来叙事长诗《白毛女》的作者。1938年底,西战团开赴晋察冀边区,文艺队队长邵子南第一个捕捉到白毛女的故事,广泛采集,积累了十万字素材,长篇小说《谷荣事》也有这个故事影子。1941年写了一篇《白毛女》小说的草稿。1944年8月7日,受周扬之命,邵子南深挖在历年白毛女题材所作报告、散文、长诗窖藏创作歌剧,9月15日脱稿,开始彩排,歌剧《白毛女》试演了一两场。1945年2月中旬,鲁迅艺术学院戏音系组成《白》剧加工修改组,邵子南、贺敬之、丁毅、王斌等人讨论修改。因意见分歧很大,邵拂袖退出,把自己重新修改的剧本留给大家。可以说邵子南是“白毛女”素材的最早的搜集者和最先采用这一素材进行创作的作家。

二说李满天。1942年李满天在盂平县采访时,从当地老百姓中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贫苦农家的姑娘,17岁时被当地一恶霸地主看中,以讨债为名抢走她并将其奸污,后来因忍受不了地主及地主婆的凌辱和毒害,姑娘逃居太行山深处,以采食野菜野果为生,多年的非人生活使她长长的头发变得雪白,被不明真相的当地百姓误当成"白毛仙姑"。9年后,八路军打到太行山区镇压了恶霸地主,姑娘才被八路军从山洞里接回村里,得以重见天日,头发也由白再次变黑……李满天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去白毛仙姑洞考察,又到山脚下的燕尾庄实地看了黄家大院。身临其境的采访和感受,对白毛女的同情和对地主恶行的憎恨让李满天挥笔写就报告文学《白毛仙姑》,在《晋察冀日报》上刊登后反响很大,后又写成短篇小说《白毛女人》在延安的《解放日报》发表。后来,晋察冀军区宣传队根据李满天的小说,编排了一个活报剧,配合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

1945年,在周扬的主持下,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以“白毛仙姑”故事为题材创作出了歌剧《白毛女》。女主角由唐县人王昆扮演,黄世仁由宁晋人陈强扮演,搬上舞台,一炮打响。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了故事片《白毛女》。自此,白毛女作为最具光彩的形象之一,传遍海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