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发||拂晓哨位(ID:fxsw2021)

来源||王皇义供稿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王皇义我的两大文明)(1)

对台戏

战友们笑我有“两大文明”:秦腔、面条。我不以为然,反以为荣。为何?在《邓选》三卷学习班时,教授讲到爱国主义时,曾举一例:一旅美陕西华侨,临终前老咽不了气、合不了眼,在其家寄居的年轻乡党百思不得其解,老者张着嘴,用手指着耳朵,好像要听什么。年轻乡党想起老者曾向他多次要秦腔录音带时,便附耳问:是不是想听秦腔?老人点头,眼巴巴地盼着。因年轻乡党刚去美不久,无法弄到,便向我驻美大使馆求援,大使馆没有,遂想从大陆求援。可最快也得两天呀!咋办?本不喜好秦腔的年轻乡党只好硬着头皮,唱了几句极不标准的干咣咣乱弹,老者笑了,眼晴闭了,满意地离去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王皇义我的两大文明)(2)

秦腔袁派创始人 袁克勤

我从小爱看秦腔,每逄临村唱戏,都要去看。那时的戏台子都是在野地搭着,为看一场戏,常常是人挤人。时常有维护秩序的小伙子,手执竹竿在人群之上挥舞,人们常把小凳子举过头顶抵挡。每次平息下来,谁不是一身汗。我年少个子小,自然是在外转悠。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钻到戏台子底下,看不见演员,只有“听戏”了。我家离酒厂很近,烧酒的一位师傅会拉板胡,我常在晚上去欣赏,慢慢地也吼上几句。一次,我学唱《下河东》的“赶驾”中赵匡胤的唱段,模仿须生名家袁克勤拖腔的特点,伴奏难协调,结果将弦拉断了,我们都笑着,我还是坚持唱完。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王皇义我的两大文明)(3)

秦腔名家陈仁义《下河东》剧照

尽管如此,令我最难忘的还是“对台戏”。那年,蓬哥、梅哥带我去几里路外的东曹、西曹看“对台戏”。空旷的田野里,东曹村演《龙凤呈祥》,西曹村演的《梅伯闯宫》。前面的观众大概都是本村人或亲友,后面的观众时多时少。剧终时,谁家的观众多,就算谁赢。我没看过这两本戏,就一会儿东一会儿西。那个场面一辈子都抹不去。我多次打听过,如今早已没有“对台戏”了。

人都把“面条像裤带”作为陕西一怪。其实,这有何怪!四川人“一天不吃大米腰杆子痛”,我“一天不吃面条老肚子饥”,又有何怪!我吃面,有两个吃和不吃:主食多种,吃面条不吃米,吃面条吃擀的不吃压的、挂面。爱人随军后,擀面条自然是每日必有了。战友开玩笑:“老王吃面条,一天就三顿。”

在外时间久了,接触的人多了,爱人做面的花样也增加了,什么炸酱面、浇汤面、扯面、揪面等,也倒蛮好的。花样再多,最过瘾的还是户县的软面呀!少时在家,常见男人们端着小盆盆、大瓷碗,一街两行的圪蹴在地上,用筷子挑着宽面条,“呼噜”一声就下去了,下得那么顺当、舒畅。接着媳妇端碗面汤一喝,名曰“灌肠子”、“原汤化原食”。喝完,嘴里长出一口气,嘘!甭提有多痛快了!末了,手把嘴一抹,又天南海北、张家李家的新闻吹上一番。回家时,又唱着秦腔,真可谓“两大文明”一起抓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王皇义我的两大文明)(4)

“裤带面”

有人说吃面条能治病,我不敢苟同,但治感冒我确有经历。一次,我发高烧,到机关开完会顺便看看乡党,正巧他爱人临时来队,他看我感冒便叫爱人擀面,交待“多放些蒜、辣椒”。果然,一大碗面条、一碗面汤,吃得我大汗淋漓,感冒好了。你说奇不奇!

人常说,习惯成自然。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精神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而我在故乡形成的“两大文明”,在离别几十年之后,还依然如故。

1994年12月9日于青海省门源县

作者简介:退役陆军大校。曾任连队指导员、团政委、军分区政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