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用户的使用地图

很多做产品经理的人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管理员视角来规划产品,看起来产品全面、周到,能想到的都考虑到了,所有的功能都堆砌罗列在上面。

但是问题在哪儿?没有从用户角度来看产品,对于一个小白用户来说,进来一看,没重点,没路径,眼花缭乱,无处下手。

应该怎么办?应该按照一个用户的使用路径,把产品设计图重新再画一遍,用户点击哪里,怎么进入,每一步点哪里,怎么体验,哪里停留,哪里选择,最后怎么分享,怎么离开……

不要上来就想无数人,先想如何服务一个人。就像前面《两套经典的用户画像》中提到的,“第一只羊”怎么在你这里活下来,还玩的开心。

只有有了一只羊,才能有无数的羊。

反之,如果上来就想着无数的羊,可能一只羊都留不下来。

怎么画这个用户的体验地图呢?

第一,你首先要了解你的第一只羊,真正的深入他的生活,观察他的行为习惯。

第二,清晰描述用户的目标和预期:同样是吃饭,他为了什么?是为了吃饱,还是营造气氛,还是创造交流机会,还是有其他什么目的和需求?

第三,服务触点:你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和用户接触的环节,他看到、听到、点击、分享的这些节点。

第四,用户使用路径。路径就是从前到后的过程,不要自己想当然的设计路径引导用户,因为你引导的不对他就走了,按遵循用户的习惯去设计路径,去设计触点。

第五,用户情绪曲线:用户使用的场景会触发情绪的,在整个过程中,用户的情绪会有什么变化,哪里担心、焦躁、愉悦、满足等等。

把这个用户从接触你的产品或服务开始,到达成自己的目标为止(或者放弃为止),整个流程画一个坐标图,横轴是用户的使用路径与触点;纵轴是用户情绪。

从0到1设计产品如何做用户调研(19怎样绘制用户体验的地图)(1)

2

为什么要画用户体验地图?

梁宁讲了一个朋友做的中医类的Keep,里面有很多教用户活动的视频,但体验之后发现只是一堆教学视频的罗列。产品方向好,但是问题很大。

核心的问题就是没路径,没引导,没触点,导致用户无法选择。

Keep产品设计的成功就在于有一个很好的规划路线,你是想减肥、还是塑形、还是提升心肺功能……

目标,路径,方法,然后就照做就行了,还有阶段性的节点鼓励和奖励,还能晒图分享成绩……

如何设计像Keep一样的用户体验地图呢?梁宁的建议是用用户故事的方法

比如英国最大的在线远程教育大学开放大学的案例。

一开始开放大学只提供课程目录,从学院列表到具体课程。但这种设计的前提是用户了解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用梁宁的比喻是给那种上京东的“大明”用户用的,目的明确,主动搜索。

但是大多数希望来开放大学的人,恰恰是“笨笨”用户,啥都不懂,就是想学习,你那些貌似成体系的全面完整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信息,让我们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做。

所以,后来他们发现了一个叫做Pritti的巴基斯坦的女士,根据她的故事开始优化了选课流程。

在学生选课之前,先向他们展示其他人上这门课的目的,把一系列用户故事放在网站的课程介绍上。

比如茫然的年轻人,通过学习成功转行的故事;Pritti这种年纪比较大的人,重拾学业的故事……

讲述一个鲜活的故事,让很多跟她类似的用户就特别有代入感,非常容易理解,而且下面对应的页面就是适合这类人的课程安排。

开放大学的宣传从“我们有什么老师和课程”,变成了“我们有什么用户”、“用户故事是什么”。

梁宁说,就像淘宝早期传播淘宝卖家的传奇故事一样,故事更容易在淘宝的卖家中传播。

3

数据和用户故事

梁宁说在腾讯的那几年,做工作汇报的时候,大家很少谈数据,大多数都是在谈感觉、谈体验、谈场景。故事比数据更重要。

因为数据是水管里流的水,是一个常态,是一个结果。

用户研究,重要的不是零散地收集数据,拿数据证明自己的对错,而是建立一个有代表性的故事。

比如一个女孩与男孩相亲,收集数据的方式就是问“存款、房、车、月薪”……

但这些数据只代表这个人当下这个时间点的截面特征,你并不了解他的过去,也不能推测未来。

量子物理里有一个定义,关系=信息

所以关注用户故事,就是观察你对于用户的理解有多深,你们之间的关系有多好,你掌握的信息有多少。

如果从后台只观察数据,可能是零散的、混乱的,得不出什么正确的有效的结论。当你跟着用户一起走,发现她真正的需求之后,调整之后的用户路径可能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用户数据。

那天看一个法律节目,在寻找嫌疑人之前,首先需要做用户画像,通过已知信息推测用户特征,给出用户画像,在之后的寻找过程中才更加精准,有的放矢。

同样,一个鲜活的用户画像、用户故事,可能比一堆调查问卷数据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梁宁说:一个好产品,是从一个好故事开始的。

尾声

好的设计不是高大上,一定是满足用户需求。

如何满足用户需求?就是跟着用户走,观察他怎么看、怎么听、怎么说、怎么做,身体是诚实的。

如果只是一堆内容的罗列,不管内容多么好,都不是一个好的产品,内容不是产品,有针对性的内容,能够让用户看得见摸得着管用的内容,才是好产品。

那些具有上亿用户体量的软件,每改动一个按钮、颜色、标志等,都是重大决策,都可能会引导用户产生不同的反应。

那些现在看起来复杂、功能强大的软件,刚开始的时候,一定只是聚焦某一个单一功能,实现模式验证之后才逐步进化的。

尤其现在用户越来越懒,耐心越来越少,如果一个APP不能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用户分分钟就会把你抛弃。让用户花时间研究你的APP如何使用,这是不现实的。

如果你画出了用户的体验地图,就会看到,任何无谓的阻碍,任何多余的动作,都是把用户推离你。

有多少产品有非常强大的资源配置,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获得用户青睐而消失。

所以,不用宣传你有什么,就说你能帮到用户什么。

从0到1设计产品如何做用户调研(19怎样绘制用户体验的地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