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62年,四川乐山当地政府开始了对乐山大佛的保护性修缮工作,就在这次修护中,赫然在大佛的心脏位置发现了一个封闭的洞口。

这个意外的发现,震惊了在场的工作人员,他们揉了揉眼睛,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藏宝洞”?洞中可有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

修复乐山大佛的传说(1962年修缮乐山大佛时)(1)

震惊之余,神秘的乐山大佛,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很多人不由得聚焦,它的出现到底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艰难曲折之路,才能如此傲立于世,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2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它坐落在凌云寺旁边,与凌云寺交相辉映。

此外,凌云二字也与乐山大佛71米的高大壮美相得益彰。

如此壮观的石像,开凿于公元713年,完工于公元803年,历时九十载,是三代人呕心沥血的结晶。

修复乐山大佛的传说(1962年修缮乐山大佛时)(2)

据说有一位名叫海通的老和尚,12岁便出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

当他第一次途经凌云山时,便深深地喜欢上了此处清幽的环境,觉得适合修行,于是海通打算在凌云山上建屋长久居住。

然而,凌云山地处三江交汇,浪大水急,时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惨剧。海通望着山脚下滚滚的激流和瞬间被吞噬的船只,心痛难忍。

佛教有言,弥勒是幸福和光明的使者,弥勒出世便会国泰民安。

修复乐山大佛的传说(1962年修缮乐山大佛时)(3)

海通想在凌云山岩石上凿刻弥勒佛的佛像,想仰仗佛祖无边无界的巨大法力。

海通是个行动派,有了想法,前期的准备工作就随即展开。

然而,想法很丰满,钱财很骨感。

修复乐山大佛的传说(1962年修缮乐山大佛时)(4)

想要造出海通所构想的乐山大佛高耸威严的形象,需要天文数字的人财物的支撑。

皇天不负苦心人,在海通的努力下,启动资金终于逐渐凑齐,这项浩浩荡荡的巨大工程在713年得以开工。

从那一天开始,数千人安札在凌云山上,冒着生命危险,开始一锤一锤地凿击凌云山石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过了数年,乐山大佛终于修建到了肩膀时,海通和尚由于多年的操劳不幸去世。

海通的徒弟们不甘心,自告奋勇接续师傅未竟的大业,领着众人继续修造大佛。

修复乐山大佛的传说(1962年修缮乐山大佛时)(5)

然而,随着工程的进展,先前积攒的资金已经所剩无几。

尽管徒弟们也四处筹集,但是依然杯水车薪,乐山大佛的建造被迫中断。

后来,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章仇兼琼,来到凌云山。

他感怀于海通福泽万民的襟怀,索性捐出自己的全部钱财,组织工匠继续修建大佛。

遗憾的是,一个人的财力终究有限,当乐山大佛总算修建到了膝盖的位置时,仅仅依靠他的俸禄已经无力支撑如此巨大的工程,大佛的建造被喊停。

出乎意料的是,就在章仇兼琼撑不下去的时候,朝廷得知大佛修建停滞,竟然拨下来一笔专项资金用予以援助。

修复乐山大佛的传说(1962年修缮乐山大佛时)(6)

此时,剑南西川节度使已经换成韦皋,他被前面数十年,数百人的努力打动,主动请求皇帝允许他继续建造大佛。

就这样,又过了漫漫四十载,公元803年,横跨了玄宗、代宗、德宗三代,历经90个春秋寒暑的乐山大佛竣工落成。

这尊巍峨雄伟的弥勒佛,矗立在三江汇流处,从此护佑着岸边百姓的幸福和安宁。

修复乐山大佛的传说(1962年修缮乐山大佛时)(7)

可以说,从乐山大佛竣工的那一天开始,佛中有洞,洞中藏宝的传说在其后的千年中从未间断。

无数人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各种方式,在硕大的佛陀上寻找神秘的宝藏,却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

那么,人们不禁更加好奇,乐山大佛到底有没有藏宝洞?如果有,藏宝洞又在哪里呢?

3

不得不说,乐山大佛神秘的面纱,经过上千年岁月的积淀,越发地厚重,也越发地撩人吸睛。

那些不为人知的传说,尘封已久的历史,让乐山大佛从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

然而,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吹雨打,乐山大佛业已饱经沧桑,不复原貌,保护性修葺势在必行。

1962年政府决定对乐山大佛进行一次全面的修缮,就是这一次的修缮,在大佛胸口的心脏处惊现了一扇石门。

修复乐山大佛的传说(1962年修缮乐山大佛时)(8)

藏宝洞的传说延续了千年,于是现场的人员猜测这道石门背后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藏宝洞。

激动不已的工作人员立即上报政府,考古界的专家们迅速组建了一支考古队,准备到藏宝洞里一探究竟。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当兴冲冲的考古队来到乐山大佛的心脏石门处,激动地想一睹门后的惊艳场景时,暗室内的情景却令他们大失所望。

这里并没有所谓的金银财宝,在满目沧桑的幽暗洞穴里,一些破旧的废铁和铅皮散落一地。

修复乐山大佛的传说(1962年修缮乐山大佛时)(9)

还有专家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认为很可能是当时开凿岩石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或是修缮大佛没有用完的佛财。

这些东西储存在暗室里的目的,应该是留给后人以备不时之需,也可能留待日后再行修缮大佛时使用。

先不论这一分析是否有可信度,考古学家发现,那块被从别处搬来,遍布青苔,充当暗室大门的石碑,反而比暗室里的所有物品都更有价值。

经科研人员研究得知,这是来自宋代的“天宁阁纪事残碑”,碑文记录着乐山大佛原本是由一座十三层的楠木大橡阁楼包围着的,然而,在明朝末年,毁于纷乱的战火。

修复乐山大佛的传说(1962年修缮乐山大佛时)(10)

此外,碑文还记载了在宋代,朝廷又重建了这座大佛阁,但是时光流转,最终只留下了孤独的乐山大佛面对世人。

其实,虽然乐山大佛的藏宝洞中无宝可寻,但是仅仅是乐山大佛本身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就已经足够今人骄傲和自豪了。

在那个技术落后的时代,人们雕凿出如此巍峨雄伟的大佛已是壮举。

在雕凿的过程中,他们还想到了精巧和隐秘的构思来保护佛身,实在是足以惊掉人们的下巴。

修复乐山大佛的传说(1962年修缮乐山大佛时)(11)

除了在大佛的心脏发现了隐蔽的洞穴,在大佛的耳朵后部还有一个出人意料的通道,与洞穴互相连通,没有被封堵的痕迹。

那是一套十分巧妙而隐秘的排水系统,具有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功能。

正是因为有了这套构思缜密的排水系统对佛身的保护,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才完美地解释了乐山大佛千年不倒的奇迹。

如此说来,人们还是会问,那为什么会在出现暴雨、洪水等大灾大难时,乐山大佛就会闭上眼睛,流出目击者所说的“泪水”呢?

难道真的是灾难面前,大佛悲天悯人,不忍目视吗?

4

说来神奇,在鬼斧神工的乐山大佛竣工之后,三江交汇处的洪流就开始变得和缓,船毁人亡的惨剧也日渐稀少。

更让人诧异的是,在竣工后的岁月里,大佛都会流泪闭眼。

修复乐山大佛的传说(1962年修缮乐山大佛时)(12)

很多人都会说乐山大佛有灵性,这么说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在最近的60年内发生了四次大佛闭眼、流泪的现象。

首先是1962年。

老一辈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三年自然灾害,让我国的农田连年大面积减产,新中国遭遇了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所以,大佛看不得百姓如此受苦,才选择闭上了眼睛。

1963年的时候,灾情仍未见好转,不少人因为吃不上粮食而丧命,能活下来的人也都度过了一段忍饥挨饿的日子,成为一辈子的记忆伤疤。

大佛无力拯救苍生,再次闭眼默默流泪。

修复乐山大佛的传说(1962年修缮乐山大佛时)(13)

到了1976年,又一场轰动世界的唐山大地震掠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大佛怨天不仁,面含愠色,同样流下了眼泪。

2000年的夏天,四川发生了一起特大沉船事故,造成上百人死亡。

同在四川的乐山大佛,怎么可能对发生在家门口的不幸视而不见,又怎么会不悲伤落泪。

正是这些林林种种的巧合,加上大佛建造的初衷,让人们格外相信乐山大佛拥有独一无二的灵性。

难道,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大佛流泪的真正原因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修复乐山大佛的传说(1962年修缮乐山大佛时)(14)

我国是世界上三大重酸雨区,乐山大佛所在的四川盆地,因为常年空气湿度比较大,酸雨现象更为严重。

酸雨中的物质在大佛表面沉降后发生了化学反应,颜色变得发黑,大佛看上去好像闭上了眼睛;第二年,在政府对大佛进行保护性修缮后,去除了黑色物质,大佛又重新睁开了眼睛。

至于会流泪,是因为大佛受到酸雨的侵蚀,表面出现了不少的裂缝。

正常情况下,大降雨后这些水会从大佛自身的排水系统中流出,但因为出现了裂缝,一些水就从缝隙中流了出来。

有些流出来的水刚好在眼睛的部位,因此看上去好像是大佛流泪了。

所以并不是发生了大灾大难,大佛就会哭,只是那几次都是巧合,大灾和大雨合在一处,再加上被人们故意放大,才有了这样的传言。

修复乐山大佛的传说(1962年修缮乐山大佛时)(15)

时至今日,乐山大佛已经不仅仅是一处壮阔的风景,更是先人留下的稀世文化瑰宝。人们除了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毅力,更多的是精神的传承。

乐山大佛的建造,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抬头观瞻,或依稀可见当年唐宋的盛世华章。如此旷世奇作,让后人们叹为观止。

今天,弥勒佛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形象,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中国人民丰衣足食,也象征着伟大祖国富足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