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几何时
【解释】: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示例】: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台湾的不少报纸都有文史版……但曾几何时,这些文史版都统统砍掉了……
【误用】: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糟糠之妻
【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示例】: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误用】:常被误用为长得丑陋的妻子
3、久假不归
【解释】: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示例】: 图书馆严肃批评了久假不归的读者。
【误用】:很容易让人理解为长期请假不归。
4、五风十雨
【解释】: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示例】:五风十雨天时好,又见西郊稻秫肥。
【误用】:常被误用为刮风多、下雨多。
5、走马观花
【释义】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
【示例】展会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是走马观花,略看一遍。
【误用】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6、一文不名
【释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名:指钱币发出声响,一文不名就是口袋里没有一文银元可发出响声,意即清贫,身无分文。
【示例】:毒品害得许多人家徒四壁,一文不名。
【误用】:常错用于代替“一文不值”,指一点价值都没有,后指人无用。
7、不忍卒读
【解释】: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示例】: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太凄惨了,一身疾病,孤苦伶仃,流落荒野……让人不忍卒读。
【误用】:常与不堪卒读、难以卒读混淆,误以为贬义词,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万人空巷
【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示例】: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9、七月流火
【解释】: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出自《诗·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示例】:七月流火,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误用】:常被理解为七月骄阳似火。
10、登堂入室
【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示例】:努力钻研,终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误用】: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11、明日黄花
【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他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误用】:常被误写作“昨日黄花”。
12、不学无术
【解释】: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示例】:他不学无术,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误用】: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13、首鼠两端
【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示例】:你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这样犹豫不决、首鼠两端的。
【误用】: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14、石破天惊
【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出人意料,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示例】:这篇文章意义不大,作者所提并非什么石破天惊之见。
【误用】: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15、相敬如宾
【解释】:特指夫妻相敬相爱,与“举案齐眉”含义类似。
【示例】:父母一生相敬如宾,是夫妻的典范。
【误用】:误用在母女、婆媳等其他家庭关系之间。
16、求全责备
【解释】: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示例】: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误用】:常被误用为“委曲求全”。
17、身无长物
【解释】: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
【示例】:逃难至此,他已是身无长物,十分落魄。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8、胸无城府
【解释】: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以揣测得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示例】:他是个胸无城府的人,很是单纯坦率。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19、危言危行
【解释】:危:正直。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20、罪不容诛
【解释】: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