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枣树的句子(鲁迅名句一株是枣树)(1)

鲁迅像

鲁迅散文《秋夜》的开头,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句子中“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描写方式非常特别,即便在鲁迅先生的其他著作中也极少出现。后世读者纷纷猜测,先生为什么要使用如此“非自然”的表达方式。学校中教授语文的老师更是对这句话给出了诸多解读。今天就为您总结一下“两株枣树”的几种主流解释:

鲁迅说枣树的句子(鲁迅名句一株是枣树)(2)

观点一:《秋夜》是一篇散文,是作者的抒情之作,也是作者在某种心灵空旷时的感情抒发。“一株是……一株也是……”的句子结构相对松散,可以给读者以舒缓、悠长之感。

观点二:使用“一株是……一株也是……”的结构,有助于向读者呈现电影的镜头感。读者阅读此句,如同观看电影开场白,镜头缓慢而优雅地由远及近。使原本在表现“运动感”上相对无力的汉语更具韧性。

观点三:“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读者读到这里,会本能地认为另一株是其他树种,但接下来的“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使读者感到意外,加深阅读感。

以上三种便是关于“两株枣树”的三种主流解释,但我今天看到了另外一种解释:

“一株是……一株也是……”本为日本语法,如果用日语来说这句话——一本は棗の木であり、もう一本も棗の木だ——则颇为自然。

鲁迅说枣树的句子(鲁迅名句一株是枣树)(3)

北京鲁迅故居中的两株枣树

这个解释很有启发,鲁迅先生曾于1902年-1909年留学日本,日文堪称母语水平。他本人翻译的外国文学著作中,也多是由日文版译成中文。《秋夜》发表于1924年,正是中国现代文学由文言文转入白话文的重要时期,鲁迅先生也许曾经尝试着使用某些新的方法丰富汉语白话文——尝试着用日本的语法,带入中国的汉字,创造出新的汉语表达方式。

对于鲁迅先生的翻译经历和相关翻译著作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继续向您介绍。希望您能在“文学巨匠”这个标签之外,还能了解鲁迅先生作为翻译家的一面。

鲁迅说枣树的句子(鲁迅名句一株是枣树)(4)

北京鲁迅故居

现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的鲁迅故居内依旧可以看到两棵枣树(原树已枯,现在的枣树为后来栽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