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元春之死是哪一集,元春删香玉黛玉(1)

《红楼梦》中的“红”,指的是大观园中千红斗艳的女儿,因此在太虚幻境里,秦可卿请宝玉喝的茶叫“千红一窟”,脂本批注“隐哭字”,意指百花残败为之一哭。

宝玉所住的“怡红院”有匾额“怡红快绿”,是元春省亲时删改的,原本的匾额是宝玉所题“红香绿玉”。

那是因为院中有一株西府海棠,另有几本芭蕉,宝玉单纯以景题字,海棠红香,芭蕉绿玉,又暗藏了一点小心思,红“香”和绿“玉”各有一字合成“香玉”,暗指黛玉。

元春删改的时候,是否料到三回后小情侣间的私房话,暂且不得而知,但从文学角度看,她的改动赋予了更加生动的含义。

娇艳海棠使人怡情,是为“怡红”。碧绿芭蕉使人畅快,——是为“快绿”。

以人的情绪为主,景物为辅。由此可见,元春的才情,虽可能比不上宝钗、黛玉,但比她弟弟还是强上不少。

红楼梦元春之死是哪一集,元春删香玉黛玉(2)

但“快绿”二字,意有不祥。原因何在,我们先从李清照的《如梦令》说起。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中的最后一句,因近年的一本同名宅斗小说,及其翻拍的电视剧,走红大江南北,但究竟何为“绿肥红瘦”,可能还有些人不明白。

“绿”和“红”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是因为雨后叶子繁茂,“瘦”是因为花朵受雨水侵袭而凋零。

“绿肥红瘦”,乍看是气候原因,夏初多雨,带来一个自然形象,绿叶越来越多,相对的红花渐渐稀疏。实则,是词人感怀春天渐逝、女儿禁不住风吹雨打的悲凉心境。

元春所改“快绿”二字,正有绿色很快到来之意,相对的,代表红色的“女儿们”正在快速凋零,暗指大观园群芳,红颜早逝的悲惨结局。

曹公在创作黛玉这个人物的时候,一定参照了李清照这位宋代女词人。

红楼梦元春之死是哪一集,元春删香玉黛玉(3)

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何等高洁,“花自飘零水自流”又显得愁绪万千。

她少妇时期的敏感细腻,和晚年的悲哀凄清,都在黛玉身上留下影子,在二人的诗作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

黛玉《问菊》篇里,“喃喃负手叩东篱”,与李清照《醉花阴》的“东篱把酒黄昏后”,连动作姿态都如出一辙。

黛玉《桃花行》中“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与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李清照听雨的寂寞意境,和对春天的哀怨感伤中,黛玉早早便领悟了花谢飘零、无人怜惜,因此在刚入大观园,百花尚自艳丽的繁华时节,便作出了满是哀音的《葬花吟》。

红楼梦元春之死是哪一集,元春删香玉黛玉(4)

这首与《芙蓉女儿诔》比肩的悼文,是曹公笔下最具感染力和代表性的文字之一。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首《葬花吟》,正是如此。

将人比作明媚鲜妍的花,化为花谢花飞的零落,用黯淡而凄清的画面,表达浓烈且哀伤的情绪。

正是将最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以才显得如此动人心魄。

曹公的过人之处在于,根据不同的人物,模仿其文笔创作出不同风格的诗词,又反过来印证了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他借用李清照暮年孤苦的创作风格,借黛玉之手,作出这首《葬花吟》,塑造出一个完整的,几乎是预知结局般的悲剧人物,以此抒发自己压抑、悲情的人生感叹。

最后,我们回到删“香玉”的不祥之说上,《葬花吟》开头一句:“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因“快绿”,所以红消。删“香玉”,所以香断。

红楼梦元春之死是哪一集,元春删香玉黛玉(5)

—完—

【与您一起,遨游《红楼》诗词文章。新人起步艰难,需要您的多多支持,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晓而未满,记得点赞呀~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