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发现大嘴海怪(竟很意外的给了我们一些安稳)(1)

人类好像天生就会被巨大的生物所吸引,我们创造出哥斯拉、此处必须有奥特曼、金刚,以及尼斯湖怪等“怪物”来陪伴自己,却根本比不上恐龙称霸时代的巨大“海怪”!

当科学家第一次在南半球挖出这种巨大的水生爬行动物时是很困惑的——他们竭尽所能的想弄清它们到底属于生物进化树上的哪一个分支,却在研究之外,意外的给了我们普通人一个坚强的肯定!

南极半岛,白雪皑皑,在一个孤僻的小岛上,科学家们耗费数十年的心血,终于让迄今为止最庞大的“海怪”浮出了水面!

这头生活在白垩纪海洋中的薄板龙化石,生前体重将近15吨,头尾长度接近40英尺(12.2米)——电影《变形金刚》中擎天柱的原型Peterbilt 389型卡车,才8吨左右!

深海发现大嘴海怪(竟很意外的给了我们一些安稳)(2)

这副货真价实的“海怪”遗骨,不仅向我们证明了当时不流行减肥的社会风气,还难得的成为南极洲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完整的古代爬行动物化石之一。

深海发现大嘴海怪(竟很意外的给了我们一些安稳)(3)

可以达到两个柱子哥体重的薄板龙(elasmosaur),属于蛇颈龙目-薄片龙科,也是蛇颈龙目(Plesiosauria)中颈部最长且进化最先进的种群。

而蛇颈龙,顾名思义就是脖颈真~真~真~的很长的龙——它们脖子部分的脊椎骨可多达76块,而人类只有7块!长~长~的脖子,不仅让它们成为白垩纪时期最大的海洋生物,在捕食时表现出的超强灵活性,也奠定了它们海洋霸主的地位。

这幅新出土的薄片龙化石,不仅展现了它们庞大到恐怖却不失优美的身姿,还解答了一个困扰科学家多年的疑惑。

深海发现大嘴海怪(竟很意外的给了我们一些安稳)(4)

这个疑惑来自早些年于南半球发现的蛇颈龙化石,与在北美洲美国境内挖掘出的薄板龙化石之间的对比——相比之下,南半球蛇颈龙化石的脖子更短、头更大,体重也比之前发现的薄板龙平均5吨的体重大的多,以至于研究人员不敢确定它们到底属于哪一个细分物种。

为了解开疑惑,研究人员需要一个更完整的南半球蛇颈龙化石,也就是本文开头提及的那块化石。事实上,这块1989年在南极半岛北端的西摩岛上发现的化石,也完成了它的使命——研究人员通过它确认了这些体型和头更大、脖子稍短的蛇颈龙也属于薄板龙科,是其中特异化的产物。

深海发现大嘴海怪(竟很意外的给了我们一些安稳)(5)

另外,新薄板龙化石还引发了研究人员一些有趣的推测。

据分析,新发现的这头庞大的薄板龙,其死亡日期非常接近白垩纪末期,距离大约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仅仅3万年。

在那样一个恐龙即将面临灭顶之灾的时期,南半球或南极洲附近的海域仍能满足这样一个巨型生物的食欲,由此可以推断在白垩末期水生生物的世界仍然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深海发现大嘴海怪(竟很意外的给了我们一些安稳)(6)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于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导致约85%的物种绝灭。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于3.65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第三次物种大灭绝:发生于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导致超过96%的生物灭绝。

第四次物种大灭绝:发生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导致约76%的物种灭绝。

第五次物种大灭绝:发生于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导致恐龙灭绝。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人类活动导致……

深海发现大嘴海怪(竟很意外的给了我们一些安稳)(7)

所以,在这头薄板龙生活的时期到恐龙开始灭绝之间的几万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或许进一步的南极洲科考会带给我们答案,但在南极挖掘化石的困难是远超我们想象的——挖掘化石的工作只能在1月和2月初的几周内进行,一切都受限于天气和有限的资源,团队必须等阳光解冻土壤才能工作,而很多时候一整年都不能下挖一寸冰。

正因为困难重重,所以此次挖掘工作从2012年开始直到2017年才完成!

深海发现大嘴海怪(竟很意外的给了我们一些安稳)(8)

同属蛇颈龙目的上龙,选择了短脖子超大头的进化路线。

但辛苦是值得的,薄板龙的新化石确认了其物种在南半球的情况,帮助描绘出白垩纪末期南半球海洋的图景,这不仅令研究人员兴奋,也为我们普通人昭示了一个道理——薄板龙在南、北半球不同的形态也表明,它们在这个恐龙存世的晚期仍发生了进化。也就是说——胖子的生存能力就是强!

深海发现大嘴海怪(竟很意外的给了我们一些安稳)(9)

国家地理合股企业(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 LLC,简称NGP)是国家地理学会和华特迪士尼公司的合资企业。以探险和探知世界为核心发展理念,致力于通过卓越的媒体组合,在全球传播优质的科普内容。131年来,国家地理始终以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作为核心目标;现在,国家地理将致力于为消费者不断开拓、更加深入,以及突破边界而努力。国家地理每月通过43种语言,传播遍布全球172个国家,内容触及数百万人。与此同时,NGP每年会将收益的27%回馈给非营利组织——国家地理学会,用于支持其科研、探险、保育和教育等工作。更多信息请访问natgeotv 或 nationalgeograph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