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倩

编辑 | 彭孝秋

在养生这门功课上,食补是多数人信奉的守则之一,民间中更是有“以形补形”之说,从日常三餐的果蔬蛋肉到专门滋补的高端食材,“保温杯里泡枸杞”的中国人向来都是注重食源的补养优等生。

阿里大健康数据显示,2021年天猫“双11”购物期间,食疗滋补营养类的商品同比增长300%,传统中医药与滋补产品成为消费时尚,黑芝麻、燕窝、红参等制品为天猫滋补品热销前三。除此之外, 36氪注意到,近两年来银耳品类也开始在电商平台上崭露头角。

其中金燕耳已连续两年在天猫、抖音、京东等各大电商渠道占据全银耳类目销售榜首,据2021年4月—2022年9月的天猫数据,金燕耳在高端生态银耳的市场占有率在25%—30%左右。截止2022年9月,金燕耳销售额同比增长300%,预计2022年将突破3亿。

提起银耳,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常规干货中的一类,与木耳类似,无法与高端补品联系起来。事实上,从唐朝至今,银耳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食用历史,量产稀少的野生银耳在古代属于名贵补品。明清之际,天然品相好的银耳一直是皇家和达官显贵养生益寿的“珍馐”。

金燕耳创始人陈清华从家人受益于银耳食疗的过程中,开始注意到银耳的营养功效。结合自己与家人长期坚持银耳食养的效果,在研究过相关古籍医书和资料后,进一步了解到银耳与中医养生文化的历史渊源。

陈清华告诉36氪,在中医看来,银耳性甘平并滋阴润燥,是不可多得的滋阴上物,其主要营养物质是银耳多糖、蛋白质与多种微量元素,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显著效果,如对喉咙发炎、支气管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促进肠道蠕动和改善便秘效果明显。

而银耳的功效由其品质决定,但银耳在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产业化培植后,从“宫廷贡品”进入了寻常人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产量的片面追求,长期以来使得银耳的品质大打折扣,普通人在市场上很难买到优质银耳,进而导致银耳的营养价值也难以深入普及。“有文化存在,却没有产品去支撑,大家很难体会到银耳的效用。”陈清华对36氪表示。

为了恢复银耳的原来市场地位,回归银耳的优质品质,让更对人能够吃到好银耳,金燕耳在品牌命名上选取“金”和“燕”二字,用以重塑银耳的形象,同时进行全产业链的布局,从菌种到银耳培植、加工生产等方面严格把关保证银耳品质,在销售和推广等方面提高人们对银耳的认知。

首先在培植环境上,金燕耳银耳培植基地位于福建古田翠屏湖畔海拔600-1300米的高山上,灌溉直接引用古田翠屏湖山泉水,冲洗采用过滤后的翠屏湖山泉水。

5亩种植银耳一年利润(销售额增长三倍)(1)

“金燕耳”环湖生态有机银耳菇棚俯瞰图

同时采用莲子壳、莲子粉、枸杞果枝、桑椹枝、茯苓皮等食材作为培育基,还加入了丹参、灵芝等提取的营养液加强菌丝活力,相较传统的麦麸、棉籽壳、椴木培植基,种植而得的银耳口感更软糯绵滑,营养价值更高、胶质也更多,是普通银耳的近3倍。

在培植周期上,金燕耳银耳为60天超长培植期,只选择在春秋两季,一年培植2次,对温度、湿度要求严苛,全程不施农药化肥,银耳可充分吸收培植基营养,自然成长。

5亩种植银耳一年利润(销售额增长三倍)(2)

菇农采摘银耳

其次在加工技艺上,金燕耳通过三大核心技术来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也注重平衡银耳的营养和口感。

瞬时灭菌技术能够将银耳当中的微生物及时消灭,使得银耳保存不再受温度变化影响,无需冷藏,常温情况下也不会有微生物来分解银耳当中的营养成分,保证营养和安全。

第二代负压低温生物破壁技术可打破银耳的细胞壁,无需长时间炖煮,简单冲泡银耳便能快速出胶,方便人们食用还能促进人体吸收。

负离子鲜风低温烘干和锁鲜速冲专利技术,采用电极反应将水分带走,与传统的高温烘干相比,温度低、风力大、时间短,银耳的营养物质能够更完整的保存下来,保证银耳活性的同时缩短了焖煮时间,消除菌腥味后能让银耳更好锁鲜。

这样种植生产加工而来的银耳有着高达50%左右的银耳粗多糖含量、93%高分子多糖含量以及72.6%的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且“免洗免泡发”,金燕耳不同品类银耳分别实现了40分钟、20分钟,甚至5分钟冲泡就能享用。

在产品形态上,金燕耳先聚焦银耳干品、并按标准进行分级,做好品类的基础,再延伸到即食鲜炖银耳羹、银耳胶原液、银耳护肤品等品类进行多场景覆盖。

在销售上主要通过线上电商平台打入市场。产品价格基本在300元以下,客单价围绕在100元至200元左右,日常单次的消费价格约为五、六元,即每次冲泡的成本低于一顿餐食费用,由此人们也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来坚持实现长期的银耳滋养效果。

金燕耳成立于2017年,近期公司已启动融资计划,未来金燕耳将在打通银耳产业上下游链条的同时,进行人才培养、市场扩展以及品牌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和产品研发,持续拓展品类,如银耳健康食品、银耳功能性产品、银耳护肤品等大健康消费及生物提取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