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BIRADS 3类是什么意思呀?

医生,BIRADS 0类是良性的吗?

医生,我前几年检查报告都是3类,这次怎么变成2类了呀?

医生,有钙化,不会是恶性的吧?

乳腺影像检查分几类(女性应该了解的乳腺影像学报告解读)(1)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及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乳腺检查已成为广大成年女性体检的必查项目,然而拿到天书般的报告时,常常一脸蒙圈儿:每个字都认识,可就是不知道啥意思...

这次,就由上海新华医院普外科来帮您解密“天书”报告。通过“三步法”教会大家找关键点,分分钟学会解读乳腺的超声、钼靶、MRI(核磁共振)报告。

举例说明

乳腺影像检查分几类(女性应该了解的乳腺影像学报告解读)(2)

一份正规医疗机构的乳腺超声、钼靶、MRI报告主要由标题、基本信息、影像表现(描述)、影像诊断/意见、检查医生等五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医院和检查医生是由您就诊时选择决定的,在此不作赘述。

01 看基本信息

很多人可能会困惑这有啥好看的呢?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在门诊曾有一位拿着外院报告来就诊的女孩,报告怀疑乳腺癌,来时女孩非常紧张,医生给她反复查体都没有摸到报告中所说的15*11mm硬块(事实是双乳均未摸到可疑肿块),当医生将信将疑地从标题往下看,看到年龄时,惊呆了53岁,原来是拿错了报告,重名!

所以拿到报告时我们务必看一眼基本信息,姓名和年龄一定一定要看,确认是我们自己的,再往下看。当然最准确的方式是核对门诊号或影像号或住院号(这个就如同我们的身份证号,绝对一对一)。

现在医院或体检中心每天做检查的人特别多,难免有因重名或者其他原因拿错报告的,虽然概率很小,但是一旦发生就会随之而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02 看诊断/意见

我相信这是大家最期待看的,也常是第一眼就去看的,尽管好像根本就看不懂!这部分描述格式常常是:病变位置 病变数量 病变性质 BI-RADS分类 建议措施,但很多时候我们最关心的病变性质是通过BI-RADS分级来传达的。

乳腺影像检查分几类(女性应该了解的乳腺影像学报告解读)(3)

BI-RADS分级是神马呢?

它是美国放射学会为规范乳腺影像学报告而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共分七类。

0类:说明此次检查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够完整,无法评估病灶性质,需结合其他检查后再评估。

1类:未见异常,即没有发现病灶。

2类:有异常,考虑良性改变,无恶性可能,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一次)。

3类:良性疾病可能,恶性的可能性小于2%,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次)。如果经随访2-3年发现病灶稳定,可降级为2类;而随访发现病灶增大或进展,升级为4类。

4类:怀疑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此类又根据恶性的可能性细分为A、B、C三个等级。4A类:怀疑恶性可能性低,恶性可能性为2%-10%。4B类:怀疑恶性可能性中等,恶性可能性为10%-49%。4C类:怀疑恶性可能性高,恶性可能性为50%-94%。

5类: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恶性可能性为95%以上,需要手术切除活检。

6类: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

总结一下:0类需进一步检查才有可能判定出良恶性;1、2、3类一般不考虑恶性,需适度随访复查;4、5类考虑恶性肿瘤可能,需积极活检,明确性质;6类已确诊恶性。

03 看描述/表现

诊断部分言简意赅,但是要了解病灶的形态、大小、具体位置等情况就要看描述了,尤其是某些机构报告不规范,在诊断部分没有BI-RADS分类,这时候描述部分就尤为重要了。

超声上描述良性病变常用“形态规整,边界清晰,回声均匀,无血流或稀少,活动度好”等字样;而“不规整,边界欠清,周围有浸润、扭曲,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血流丰富,活动度差”等词常用来描述恶性病变。

钼靶需特别关注钙化,“不定性、粗糙不均匀、细小多形性、微钙化、细线型或细小分枝状”等词描述的钙化有恶性可能,为可疑钙化,而粗大钙化为良性钙化。另外描述恶性病变的词还有“结构扭曲、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毛刺”等。

MRI描述在超声、钼靶基础上增加了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一般良性病变多为上升型曲线,恶性表现为下降型,可疑恶性为平台型。

当然,上述只是从影像学中判断乳腺疾病的良恶性程度,具体情况还需要临床医师结合查体、个人病史、家族史等来综合分析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