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与宋词婉约派高手秦观的相识,应该是可以追忆到大学时代,那时候比较喜欢吟诵唐诗宋词,可能是青春期使然,独爱那些倾诉衷肠的诗词,像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但是,最令我心驰神往、念念不忘的是秦观的那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的纳凉句子意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1)

这首词最适合青年男女之间的那种“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情愫,虽是曲子词,但却油而不腻、清新脱俗,把男女之间的缠绵情愫提升了一个层次,摒弃了占有的欲念,回归了内心拥有的坦然——虽字里行间说的是儿女情长,但是却另辟蹊径,不沉迷于耳鬓厮磨、聊聊我我。

当时,也仅限于此种感受,并没有再细细揣摩,说白了,只是摆弄一下而已。

最近,在读了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中的关于秦观的介绍时,心中不免起了波澜,想重拾秦观毕生的作品进行品读,以及对他的生平进行捕捉。

秦观的纳凉句子意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2)

秦观的纳凉句子意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3)

1.秦观生平

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是在江西南康的一条船上出生的(据说当时还有奇异的天象出现,天空盘旋着硕大无比的圆形发光物体)。他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在家族中排行老七,所以,当时他也被称为秦七。

其祖父承议公做着六品官,拿着可观的俸䘵,其父元化公长年游学在外,基本不理家事。所以,秦观可以算作是官三代了,但并不是十分富裕的官三代。虽如此,秦观家族上下有四十余口人,家里有仆人,出门有驴车、马车、小舟。

秦观共经历了北宋的四个朝代: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不过,他崭露头角是在宋神宗和哲宗时代。

“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辞。”秦观年轻时,志强气盛,文武双修,喜欢宏大事,好读兵家书,所以后来所上《进策》中,多半与选帅、练兵、边防、谋略等军事计划有关。

秦观除喜诗词歌赋外,还善丹青,尤工墨竹,他的书法有东晋二王之风,苏轼与米芾曾交口称赞,米芾叹曰:“少游技道两进,穷困南蛮而志愈坚,吾不及也!”

秦观虽在文坛斐然,但是仕途之路却十分的艰难不顺,他24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屡考屡败,36岁还待在高邮的乡下。可谓是:洒脱人生,怎奈世事蹉跎!

秦观常把柳永、李煜、张先的词带于身边,时常诵读,并进行创新。他的创作风格也因受其影响,并入到了婉约派。当时宋词九百家,婉约派占了八百。可见,婉约派的影响力。

南宋陆游的母亲王氏非常崇拜秦观,给儿子取名为游。可见,秦观的影响力在当时绝对非常之大,粉丝应该是以百万来计,当时绝对是学子们所趋之若鹜的学习对象。

一首秦观的《望海潮》就足以证明其文武双全的憧憬、一心报国却无奈沉寂的情怀。

星分斗牛,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秦观的纳凉句子意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4)

2.秦观情事

秦观19岁便娶了徐子美为妻,徐家富甲一方、聚书几万卷,两家算是门当户对,秦观尤其钟爱徐家的那几万卷书,自此再也不用四处借书了。与此同时,秦观正式开始了四处游学,遍访知名学者。

秦观成家近二十年,未见其挣钱养家,两个弟弟读书、两个妹妹出嫁,都需要钱,虽有百亩薄田但是要供养四十口族人生计的。秦观作为长子和孩子们的父亲,不仅不挣钱,而且游得远,应该是全赖其妻娘家的资助。

有此贤妻及其殷实的家境,秦观不可能在外拈花折柳的。至于野史所说的秦观娶了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为妻,纯属民间鄙夫的一厢情愿,全因秦观是苏轼的学生,想杜撰一份男女的姻缘,这样亲上加亲更符合普通百姓的价值观和良好愿望。在此,郑重的说明一下,苏轼并没有妹妹,只有一个姐姐。

至于秦观的红颜知己,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湖南的义倡姑娘,为秦观守身如玉一生。

义倡姑娘在听到秦观的死讯后,从湖南长沙哭奔岭南,在途中旅舍见到了范温等人护送秦观的灵柩,不禁放声大哭,然后抚棺三周,气绝身亡,从秦观于地下。可见,他们二人的情愫已经超越了世俗的观点,真正做到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说到此,我们就能够感受到宋词兴起的背后,是有大规模的红颜作贡献的,并非只秦观这一个案。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序》中说过:“据唐宋两代的诗词来看,也许可以说爱情,尤其是在封建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下,那种公开走私的爱情,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部搬退到近体诗里,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秦观的纳凉句子意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5)

3.秦观沉浮

秦观辉煌的一生,应拜亦友亦师的苏轼的帮助,苏轼不仅在文学上为秦观广开门路,使其结交当时的文人墨客,如晃补之、张耒、黄庭坚、参寥等人,在“苏门四学士”中,苏轼最为欣赏的就是秦观。苏轼在秦观的仕途上也是出了不少力,当初就是他让秦观入仕途的,并把秦观的文章给当时的宰相欧阳修看,以此为其加分,求得功名一二。

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期也因苏轼的诗台案被贬谪他乡,虽如此,秦观亦无半点的怨言,而是一直与苏轼保持着联系。

之后,待苏轼被重新启用后,又举荐了秦观,可惜秦观在归途中暴卒。而苏轼在闻知秦观去世的消息后,向天号啕大哭: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那是公元1100年8月12日,秦观在北归的路上,“出游光华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宋史·秦观传》)而当时所读的这首绝笔词是一首好事近: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水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荫下,了不知南北。

何其洒脱,表达了对尘世了无眷顾,这应该是他已经预知到死亡的来临,但是,并未惧怕,而是选择坦然接受,醉卧古藤荫下。为其不完美的经历,却是完美的人生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此时,除了感怀秦观的经历外,我也非常羡慕他与苏轼的情谊,两人虽相差13岁,却如兄弟般惺惺相惜。

我与秦观的结识,可以用“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来形容,并希望能在文学造诣方面学其一二,也算不枉余生了。

最后,我以秦观作的一首《点降唇》为结尾,遥忆千年的魂魄: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飞雨,不记来时路。

秦观的纳凉句子意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6)

秦观的纳凉句子意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7)

秦观的纳凉句子意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8)

秦观的纳凉句子意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9)

秦观的纳凉句子意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10)

#我要上 ##生活日记##刘强东明州女大学生案重启调查##150碗熟肉老板回应指控:没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