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黎

01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我已近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当年插队的时候,喂过猪。

其中有一头猪很特别。

首先,长相很特别,身为肉猪却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其次,身体很灵活,不仅可以轻松翻越一米高的猪栏,还能上猪圈的房顶。然后,它对危险特别敏感,它本来应该被阉掉,但是一有人拿着阉猪刀藏在身后靠近它,它就能嗅出来,朝对方瞪大眼镜嗷嗷大叫。最有趣的是,它还能模仿各种声音,比如汽车、拖拉机。

它最喜欢的就是在村里到处乱逛,吃饱了去房顶晒太阳,或者去村外找形象更好的母猪。

后来,它学会了汽笛叫。王小波插队的地方有一座糖厂,中午会鸣一次汽笛表示该换班了,而下地干活的,听见汽笛声就收工回去。而这头猪呢,每天早上十点半,总是喜欢跑到房顶学汽笛叫,地里的人听见了就回去了,但这比本来应该收工的时间早了一个半小时。

其实它的叫声和汽笛的叫声还是有差别的,可乡亲们硬说听不出来,于是领导们就开了个会,要捉它。鉴于以前已经采取过类似的行动,可没有一次成功过,所以这一次开始动真格了。三四十个人拿着手枪和火枪去逮它,它硬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逃了出去,再也没回来。

后来王小波在甘蔗地里遇见过它一次,那时它已经长出了獠牙,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所以,王小波一辈子都忘不了这只猪。

因为,就像他自己写到的那样,从来没见过有谁比这只猪更能无视对生活的设置;更因为,很多人比起这只猪来,更乐意安之若素地生活在被设置的环境中。

为什么面对被设置的生活,有些人不愿意离开或尝试改变?反而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因为,这被设置的生活,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舒适区。

它"安逸"、"稳定",让人觉得有"安全感"。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突破舒适区?

就像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它如果安于现状,等待它的将是什么?

不仅仅被阉割,最后会变成人们餐桌上的食物。

生而为人,如果你不求上进,一直呆在舒适区不出去,等待你的将是什么?

也许是突然失业,也许是碌碌无为,也许是中年油腻......这些就算了,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对你不甘平凡的心?

知乎上的一个回答曾经大热过:既然整天不思进步,浑浑噩噩,没有半点目标可言,就不要做什么英雄式的美梦,好好的甘于平庸。既要前程似锦,又要毫不费力,你咋不上天?

以前,我总是什么都想要,既要玩得轻松,也要工资上涨;后来我才明白,有所得必然有所舍,想要精进,第一步就是跨出舒适区,舍弃这般那般安逸的生活,去争取这样那样有趣的人生。

王小波细思极恐的细节(敢于无视生活的设置)(1)

02一头不会爬行的熊

心理学对舒适区的定义是:你的舒适区就是你人为构想出来的,一个让你保持安全感和免受不舒服感觉的心理边界。

最简单的体现就是,你只喜欢喝白开水,只喜欢你妈做的饭菜,只喜欢坐这个位置,只喜欢和那一两个人相处,遇事喜欢发表意见或不吭声等等你所习惯的行为准则。

讲一个小熊的故事吧:

一头熊,一直被关在一个狭窄的笼子里,有限的空间让它只能站着,后来它被放了出来,可以在地上打滚了,也可以爬行了,可它却一直站着。

熊最开始被笼子束缚的时候,是痛苦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习惯了这种被束缚的感觉,笼子就成为了它的舒适区,而走出舒适区的熊,再也适应不了外界的生活。

现实生活中,人和熊何其相似。

被困在舒适区的人,最开始也许不知道自己在舒适区,当他适应之后,意识到自己被困,想要走出来时,就开始束手束脚。

  • 辞职之后肯定找不到比现在更好的工作了,算了,先拖着吧;
  • 去健身反正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如不去;
  • 上学的时候就没能学好英语,现在去学肯定来不及。

我们就像这头熊,在时间的长河里逐渐被舒适区驯化、吞噬。

如何挣脱束缚,走向自由,这是一个问题。

王小波细思极恐的细节(敢于无视生活的设置)(2)

03突破舒适区的方法1:区分"好权威"和"坏权威"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做了一个实验:

罗森塔尔和助理们来到一所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选了三个班,对这十八个班级的学生做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后来他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给了校方,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这个名单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0%。可实际上,名单上的名字是随机的。

8个月后,对者18个班的学生测验,发现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普遍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更自信,求知欲也更强。

由此,罗森塔尔提出了一个词叫做:权威性谎言。他认为,他对学校来说是权威,学校对学生来说是权威。

当他把"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给校方的时候,虽然要求他们保密,但他们仍然可以通过情绪、态度等一些非明确语言的表达方式影响到这些学生,使他们更加优秀。

这就是权威期待发挥了作用。

什么是权威?对孩子来说,最大的权威就是父母;对上班族来说,最大的权威就是领导;对这个学校的学生来说,最大的权威就是学校的老师。

很多时候,权威期待你成为什么样子,你会受到影响,朝着权威期待的方向去努力。

所以存在一种情况,学习好的学生,老师对他们期待高,态度好,不出意外他们会越来越优秀;而成绩差的学生,如果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是消极的、打压的,就容易朝越来越差的方向发展。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区别"好权威""坏权威"

好权威就是对你的影响是正向的,能够有意或无意对你传输积极的信息人;坏权威就是对你的影响是反向的,对你传递负面信息的人。

王小波细思极恐的细节(敢于无视生活的设置)(3)

如果你想走出舒适区,屏蔽坏权威至关重要。

而生活中坏权威的传递者无处不在,他们有可能是领导、同事、朋友、甚至父母至亲。

如果你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坏权威,最大的可能性是他们正在被坏权威影响着所以有意或无意也向周围的人传递坏权威;也不排除有些人自己不思进取,还看不惯别人努力,所以当你有上进的想法时,他就告诉你:你不行。

坏权威给我们传递的是死气沉沉的"黑色能量"。

简单的说,坏权威是"有毒的",它总是对你传递一个信息:不要反抗,不然会受到惩罚。

比如,

  • 不要努力,努力了也比不上谁谁谁,浪费时间;
  • 锻炼没用,反正你也坚持不了多久,而且还吃得更多长得更胖。

这些话有可能别人对你说的,也可能是你自己对自己说的。

如果是前者,否定他就好;如果是后者,那你就要警惕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你一直处于坏权威的环境中,被影响的太深,所以才会给自己这样的暗示。

如果你信了它,结局是止步不前,无任何精进可能;

如果你不相信,做出了改变,无需我多说,你会感受到生命力的流动。

也许你会说,生活中的坏权威太多了,怎么可能躲得掉?

是的,谁都躲不掉,总有人暗示你:你不行。

如果你生活的环境中有太多坏权威在侵蚀你,那么请看今天我想说的第二个突破舒适区的方法:自我实现预言。

王小波细思极恐的细节(敢于无视生活的设置)(4)

04突破舒适区的方法2:自我实现预言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自我实现预言。

意思是,我们说的话就像是生命的预言一样,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翻译过来就是,你说的话可以成为现实。

为了帮助你理解这个概念,举一个小例子:

演员蒋欣在电视剧《甄嬛传》中饰演的华妃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当年也因为这个角色再次翻红。

在一次采访中她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她说,当时她正在工作,有人提到了《甄嬛传》中华妃的角色,她了解之后,扯了扯衣服开玩笑地说道:"这不就是我吗?"

结果,她果真拿到了这个角色。

这就是自我实现预言的体现。

可自我实现预言怎么和舒适区扯上关系了?

那就说一说我自己的经历吧。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很没有信心,不相信自己会写出一篇篇2000多、3000多甚至5000多字的文章,甚至不知道如何下笔。

我想了一个办法,将喜欢的公众号文章抄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建立自信:我就不信了,抄了这么多文章,没有几十万字也有十几万字了吧,还能写不出一篇2000字来。

抱着这个信念,后来我不仅能写2000字,还能写更多。

在这段经历中,我从摘抄别人文章中获得自信。

而自信,是一种自我实现预言。

这让我走出了原本以为"不可能写出2000 文章"的舒适区。

如果我没有通过自我实现预言建立自信,选择一直活在固定的圈子里,我就不可能写文章,不可能建公众号,不可能有粉丝,也不可能写出现在这篇文章。

所以,你想做什么,首先想办法给自己一个暗示:我能行。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一个走出舒适区的方法:利用自我实现预言建立自信,帮助自己走出舒适区这个怪圈圈。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你的,会使你更强大。

适度突破你的舒适区,接受命运的挑战和锤炼,将心中的死能量转为为生能量,你的内心会越来越强大。

王小波细思极恐的细节(敢于无视生活的设置)(5)

05突破舒适区的方法3:寻求舒适区范围更大的人的帮助

米尔顿.艾瑞克森被誉为"现代催眠之父",是医疗催眠、及短期策略的顶尖权威。

他被誉称为至目前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沟通者。心理学学者尊称他为二十世纪的首席。

许多人认为,若说对心理治疗的贡献在于理论,而艾瑞克森的贡献则在于治疗实务,他所研发的治疗方法已在全球被广泛应用,并公认对许多高效的心理治疗法起着重大的影响,这包括:短期策略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治疗、策略性家庭治疗、方案焦点治疗()及神经语言程式学(NLP)等多项主流治疗系统。——(来自百度)

简单的说,在心理治疗领域,艾瑞克森已然超过"大师"的高度,被誉为"神"的存在。

艾瑞克森有一个治疗精神分裂患者的案例,患者有严重的被迫害妄想症,他无时无刻感到有人想害自己。

当艾瑞克森走进病房时,患者正在墙上钉钉子,这样可以让他觉得害自己的人没那么无孔不入。

艾瑞克森看见了,没有制止他,而是和他一起钉钉子,不仅如此,还建议他把地板上的缝隙也填上,当他感觉更安全后,艾瑞克森便建议他和医院的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一起负责医院的安全防御工作,借此不断扩大他的安全领域,最终,患者成功从孤独和绝望中走了出来。

这个故事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舒适区很小,可以说只有脚下方寸之地,而艾瑞克森一直在带领他逐渐扩大舒适区,扩展安全范围。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个突破舒适区的方法:

你如果是一个长时间被困于舒适区的人,很难挣扎出来,可以借由一个舒适区范围更大的人,帮助你扩展舒适区,带你到维度更大的世界。

王小波细思极恐的细节(敢于无视生活的设置)(6)

06我想说的话

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有自己的经验痕迹。

你的经验告诉你,你应该呆在舒适区里,于是你向你的思维俯首,固守城池,毫无寸进。

可你有没有想过,你是否被所谓的经验欺骗?

很多时候,你的思维是这样的,可你的心是那样的。

你总是容易向思维妥协,而忽略身体的反应。

你认为脑子里想的就是正确的,于是不断给自己催眠:就这样吧,妥协吧、认命吧。

但这些声音往往不是从你内心深处发出的,而是别人强行灌输给你的。

这个"别人"可以是你的父母、朋友、亲戚、同事。

如果你是一个躺在舒适区里不愿动弹的人,你身边的人大概也是如此。你们的言语、行为相互暗示,相互传递着"死能量"而不自知。

如何拨开迷障,踏出第一步?

请你审视自己,审视环境,看看你是否被舒适区束缚。

如此便可,伸出拨云见雾的手,为自己找到一片蓝天。


作者:大黎

公众号:大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