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他被尊称为“兵家至圣”,又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的著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列于《武经七书》之首。他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至约公元前48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他是舜的后代,他的祖上当过周朝的陶正之官,曾被封到河南淮阳建立陈国,因陈国内乱而逃往齐国。

兵圣孙武作兵法有何目的(他被称为兵家至圣)(1)

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了内乱,当时还是少年的孙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他潜心钻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

公元前512年,吴国谋臣伍子胥“七荐孙子”,吴王阖闾同意接见孙武,孙武便带上他的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孙武在回答吴王的提问时,语出不凡,见解独到,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深刻共鸣,连声称赞孙武的见解,并用180名宫女让孙武操演阵法,当面试验了孙武的军事才能,并任命孙武为吴将。

公元前508年,吴王阖闾采用孙武的战略,策动桐国,使其叛楚,并乘楚军不备,攻击楚军,在豫章大败楚军;接着又攻下了楚国的巢地,活捉了楚守巢地的大夫公子繁。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又采用孙武的战略,与楚军大战,孙武指挥吴军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楚国,五战五捷,直捣楚都,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进攻吴国,吴军由孙武、伍子胥谋划,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点上火把,向越军袭击,大败越军。此后越军又连吃几次败仗,被迫与吴国求和。

公元前484年,已年过花甲的孙武,因至交好友伍子胥被吴王夫差屈杀,他深感痛惜,为伍子胥的屈死抱不平,不再为吴国出谋,转而隐居乡间,修改完善自己的兵法著作。几年后,因忧国忧民和郁郁不得志而终。

孙武不仅是军事家,也是哲学思想家,他强调战争的胜负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密不可分,他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这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特超前的。

孙武的巜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军事、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国际上认为《孙子兵法》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