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集团的老板普里戈津又开始整活儿了,他坐在一架苏-24轰炸机的驾驶舱里,公开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出决斗邀请。普里戈津说,这两天,我会驾驶米格-29战斗机在巴赫穆特上空等你,你要真有本事,咱们天上见。我输了,瓦格纳战士立马撤出巴赫穆特,你输了,我就一路打过第聂伯河。

泽连斯基评价瓦格纳叛乱(不抡大勺抡大锤的厨子)(1)

瓦格纳集团老板普里戈津与普京关系甚好

普里戈津这个人该说不说,是真够猛的。前不久瓦格纳攻占索莱达尔,他全副武装跑到盐矿里打卡拍照,这次也是他亲自驾驶苏-24,轰炸巴赫穆特防线上的乌军目标。他和泽连斯基如果真来一场空中对决,不能说是以大欺小吧,也可以说是“门当户对”。一个是不抡大勺抡大锤的餐厅老板,一个是不演喜剧演悲剧的知名演员,人类的命运得有多难以捉摸,才会让这两个职业,在当今世界最炮火连天的地方,驾驶战斗机决生死。

俄乌开战这么久,大家都对瓦格纳集团很好奇,作为一支雇佣兵队伍,他们的战斗力为什么这么强呢?

泽连斯基评价瓦格纳叛乱(不抡大勺抡大锤的厨子)(2)

瓦格纳集团雇佣兵

雇佣兵这三个字放在文明社会,一听就不太合法。但在欧洲,雇佣兵文化传承千年,可以说源远流长。从古希腊开始,欧洲各国就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雇佣兵团,拿了钱就砍人,服务质量过硬。有人可能会问,好好的干嘛去刀口舔血啊,老老实实当一个平民不好吗。对,但凡是日子还过得下去,都没人会去当雇佣兵。

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瑞士雇佣兵团,就是那片地方的山民种不出粮食,整天饿肚子,才干脆心一横,提着刀下山替人卖命。中世纪的欧洲,很多战场上都有瑞士雇佣兵的身影。他们作战勇猛,迅速打出品牌效应,也打开了销路。

泽连斯基评价瓦格纳叛乱(不抡大勺抡大锤的厨子)(3)

瑞士雇佣兵团

直到现在,2023年了,梵蒂冈教皇的卫队还是瑞士兵团,这就是700多年前,瑞士雇佣兵们靠一场破釜沉舟,守卫教皇的死战,打出来的名声,在教皇那里拿到了长期饭票。

其他历史上比较有名的雇佣兵团也差不多,都是来自穷乡僻壤,缺乏谋生技能的普通人,那个时候的欧洲可不像现在,出去扫大街一个月也能挣一两千,要是没个讨生活的手段,真的会饿死人。

拿自己的命做本钱,当雇佣兵混饭吃,是古代人实在没办法的办法。到了现代,雇佣兵集团也与时俱进,从混口饭吃,变成了要挣大钱。而且世界各国虽然都有常备军,但对雇佣兵的需求却始终存在。

泽连斯基评价瓦格纳叛乱(不抡大勺抡大锤的厨子)(4)

“黑水公司”的雇佣兵们

美国最知名的“黑水公司”,名义上只是一家由私人运营的安保公司,其实却是和五角大楼长期合作的编外部队,该公司创办于1997年,趁小布什发起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迅速做大做强。因为越战的阴影始终没有消散,美国从政府到民间,对士兵伤亡反应大,那些比较危险的局部战斗,还有各种不能放在明面上的脏活,就可以让雇佣兵去做。

伊拉克战争期间,黑水公司接了大量配合正规军打攻坚战,袭击可疑目标,和审问囚犯的任务,虽说收费昂贵,完成的质量有好有坏,还闹出过不少丑闻,但他们是私人企业,和美国政府没关系,背起黑锅来也很熟练。

泽连斯基评价瓦格纳叛乱(不抡大勺抡大锤的厨子)(5)

雇佣兵与正规军

相比之下,瓦格纳集团起步比较晚。公开资料显示,该集团是2014年乌东战争期间,由一名叫德米特里-乌特金的前特种部队中校创建的。当时俄罗斯国内,已经有一些零散的雇佣兵组织,瓦格纳相当于是打出一个旗号,把这些人聚到了一起。

创建初期,瓦格纳的兵源非常复杂,主要来自俄罗斯和前独联体国家,也有乌克兰人,他们招人的标准很高,必须是前作战部队的退伍人员,年龄要在50岁以下,一次要签署10年的长期合同等等。

泽连斯基评价瓦格纳叛乱(不抡大勺抡大锤的厨子)(6)

瓦格纳公司的雇佣兵

另外,瓦格纳的军纪也很严,不仅不能随意使用手机、电脑等现代通讯设备,不能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切和公司业务有关的信息,连自己的行踪都不能向家人透露。

单从这一点看,瓦格纳的作战纪律就比俄罗斯常规部队要好得多,当然,为了让战士们服从命令,他们开出的薪水也不低。不管需不需要去前线作战,瓦格纳士兵的月薪都高达数千美元,作战津贴还是另算。

泽连斯基评价瓦格纳叛乱(不抡大勺抡大锤的厨子)(7)

瓦格纳集团雇佣兵拥有堪比正规军的武器装备

早期的瓦格纳集团,还算是俄罗斯的一家普通企业,作战范围主要在中东和非洲各国,那段时间,他们就有点像欧洲中世纪的雇佣兵,雇主家里没有拿得出手的部队,只能要请外援来打仗。

他们曾经被叙利亚政府雇佣守过油田,也被中非共和国派去守过金矿,他们打过西非、北非地区的各类恐怖分子,也打过英军、法军的海外兵团,这些人经历的,都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实战。泽连斯基手里那些只训练过几个月,甚至几个周的非职业动员兵碰上瓦格纳士兵,才会在短时间内崩盘。

泽连斯基评价瓦格纳叛乱(不抡大勺抡大锤的厨子)(8)

瓦格纳雇佣兵经历过很多高水平的实战

我记得索莱达尔攻防战期间,乌克兰国防部一位女副部长,叫马利亚尔,她面对西方媒体的镜头,感慨俄军全都不要命,踩着自己人的尸体前进。这样的场景或许很残酷,但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瓦格纳士兵在中东、非洲等地作战的日常。

另外,瓦格纳集团进入俄乌战场后,身份就不再是一家私人安保企业了,他们得到了俄正规军才会有的各种武器装备,甚至开始装备T-90主战坦克。于是,一支单兵素质优秀,军纪严明,还配备了俄军最先进的装备队伍就诞生了。当他们的老板普里戈津连战斗机、轰炸机都能开的时候,说瓦格纳集团是目前俄乌前线的最强战力,好像也不为过。

泽连斯基评价瓦格纳叛乱(不抡大勺抡大锤的厨子)(9)

普里戈津(左一)和普京(左二)

不过,这支部队,包括卡德罗夫的车臣武装,都只能算是普京本人的私兵,按照俄罗斯《宪法》是不应该存在的。让他们单独负责一个战斗,或者说战役的方向没毛病,但和俄正规军配合起来,还是会出现问题。之前已经发生过瓦格纳和俄国防部因为抢功吵架的事,俄国防部需要的可能是荣誉,但瓦格纳士兵的功劳,那都是KPI啊,要算绩效的。

最后还有一点,因为是私人企业,瓦格纳无需公布伤亡数据,他们在员工的入职协议里面已经写明,只有伤亡者家属不对任何人透露相关信息,才能拿到高达数万美元的抚恤金。

泽连斯基评价瓦格纳叛乱(不抡大勺抡大锤的厨子)(10)

普京(左)、卡德罗夫(中)、普里戈津(右)

综上所述,瓦格纳集团,就是一支战斗力比俄罗斯正规军更强大,可以只报喜,不报忧,能照顾“国际观瞻”的队伍,普京对这支部队的看重也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有的人怀疑说,事后普里戈津可能会尾大不掉,现在俄乌前线还在打,总得先打赢,才能考虑以后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