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中有这样一句老话“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这句话的意思非常的明显,就是说狗肉煮熟之后,发出的香味就连神仙也忍不住想吃上一口。既然狗肉如此的美味,但是我们在正规的酒席上,比如婚宴、宴请、甚至是团圆的家宴上,很难看到狗肉的出场。我们不禁会有一个疑问:就连俗语都说狗肉美味,但是为什么不能上餐桌呢?

农村为什么有狗肉不上席的说法(俗语狗肉滚三滚)(1)


其实“狗肉不上桌”主要是和一些历史人物有关,这些历史人物在我国可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有的是一国之君,有的是一个王朝的开创者。而他们所制定的规矩,自然也就影响深远了。

北宋崇宁初年,有个太学博士叫范致虚,任职的是中书舍人,具体的职务就是起草文书。范致虚为了迎合上级,就开始百般的经营。一日他看见宋徽宗唉声叹气,就上前问了缘由,原来宋徽宗的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有条狗追着自己跑,他无处躲藏,只要爬到了树上,那只大狗在树下狂吠不止。范致虚听到宋徽宗的梦境后,就拍了宋徽宗一个马屁,回到家中他写了一份奏章,上面的内容是:十二宫神,狗居戌位,为陛下本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

农村为什么有狗肉不上席的说法(俗语狗肉滚三滚)(2)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笔下属相是狗,就应该禁止民间杀狗。宋徽宗看到这份奏章,自然开心起来,他立刻下了一道圣旨,严谨宋朝的百姓官员杀狗和吃狗肉,并且规定狗肉店的老板各自从事其他行业,并且每个人给了补贴。至此,北宋杀狗的现象就销声匿迹了。

农村为什么有狗肉不上席的说法(俗语狗肉滚三滚)(3)


宋徽宗赵佶

关于狗肉不上桌,这里还有一个说法也是十分盛行的。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曾经就被黄狗和乌鸦救过性命,努尔哈赤为了报答狗和乌鸦的恩情,从此就规定了满族人不许吃狗和乌鸦。当时这个规定只在关外流行,也就是山海关以北的东北地区,后来清朝入主中原,征服了汉人之后,改成全国禁止杀狗吃狗。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加强,这种规定就逐渐地渗透到民间,慢慢就融入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了一种风俗习惯了。

农村为什么有狗肉不上席的说法(俗语狗肉滚三滚)(4)


努尔哈赤

比如我们在电视剧看到的满汉全席,菜系可以说涵盖了方方面面,但是唯独没有狗肉,就可见这这种狗肉不上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其实在江苏一带,还有着另一种说法。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当时就是个小混混,特别喜欢吃狗肉,但是后来飞黄腾达后又来到这个地方,当地的村民纷纷拿出狗肉来招待他,刘邦去发起火来,认为吃狗肉已经不能代表他尊贵的身份了,于是把这些乡亲痛骂一顿,并表示以后谁要是敢在上狗肉,他就要不客气了。当时的乡亲们吓得瑟瑟发抖,纷纷不敢在吃狗肉了。

农村为什么有狗肉不上席的说法(俗语狗肉滚三滚)(5)


其实狗肉不上桌一说由来已久,而且里面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又是地位显赫之人,自然这种说法才能流传久远。狗毕竟是人类的好伙伴,道教也有不吃狗肉的说法,因为狗代表忠,所以不忍心食之。现如今,也有很多人呼吁大家保护狗,其实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才能使我们这个世界更加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