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宝应,很多人竟然不知道。虽然《辞海》上介绍宝应是河藕、茨菇之乡,但河藕之乡遍布江南,至于茨菇,可能很多江南人家都不知道为何物,当然更不知道宝应这个地方了。

其实宝应应该是个很出名的地方,宝应是唐代宗的一个年号,以年号作地名的地方并不多见,可能还有一个是绍兴,不过这仅是宋代的年号,比宝应历史少多了。绍兴的名气起来了,宝应却一直在消沉。

十首催人泪下经典老歌九九艳阳天(九九艳阳天唱遍全国)(1)

宝应的名字注定了佛系,这个地名虽来源大唐年号,主要是取“胜宝应真”之义,该词取自佛教中常用术语真如,佛教中真代表绝对真理,如是仿佛,无限接近的意思。

喜欢旅游的朋友都知道,我国的宝应寺特别多,而且多是名刹。现在北京有宝应寺,洛阳也有宝应寺,为唐代龙门十寺之一。安徽滁州有宝应寺,是东南名刹,也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后因山名相沿,习称“琅琊寺”。

宝应县的区位优势也很明显,这里可不是穷乡僻壤之地。宝应县是扬州市的“北大门”,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以京沪高速为主干的“四纵二横”高等级公路穿越全境,连淮扬镇铁路并联京沪高铁,属于“长三角两小时、宁镇扬一小时”的“高铁圈”。

十首催人泪下经典老歌九九艳阳天(九九艳阳天唱遍全国)(2)

宝应的经济在江苏也不是最落后的,这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0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36亿元和328亿元,这两年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去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3件,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8项。

宝应的颜值也是很高的,这里千年运河泛碧浪,百里荷花展画图。自古以来,宝应就有“五湖四荡”,即宝应湖、汜光湖、白马湖、广洋湖、獐狮荡、绿草荡、和平荡、三里荡,处处稻麦飘香,野凫遮天,红蕖匝地,紫蟹登盘,白鱼入市。

十首催人泪下经典老歌九九艳阳天(九九艳阳天唱遍全国)(3)

十里尽荷蒲,迷漫失溪口。宝应植藕早在唐朝已见于文字记载。古代宝应湖面多于农田,土沃泥肥,有机质丰富,最宜荷藕生长。宝应所产之藕为全国最优质的个头最大的白莲藕,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荷藕产业化基地,无论是鲜藕生产还是加工的藕制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居全国之冠。因为莲藕产业带动效应,射阳湖镇去年获批开展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

借此机会介绍一下茨菇,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生似马蹄,红烧像土豆的果茎为何物?茨菇在宝应种植历史很长,唐代就被列为朝廷御用贡品,宝应茨菇实坚如栗、味甚鲜、既可佐餐又可制味。这里的“紫圆茨菇”球茎圆形,皮青色带紫,肉白色,质较粗。

十首催人泪下经典老歌九九艳阳天(九九艳阳天唱遍全国)(4)

今年以来,宝应推进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稻麦、莲藕生产基地续展,新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10个,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新增设施农(渔)业1.5万亩、藕(稻)田综合种养2万亩、有机农业5000亩、绿色有机产品5个,培育电子商务示范村20个,农产品网上销售10亿元以上。

宝应的人文历史也很深厚,为汉风吴韵的交汇处,也是淮扬文化的融合区,兼得北方之雄壮和南方之秀雅。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在宝应停舟策马,题匾赋诗。1957年电影《柳堡的故事》在宝应拍摄,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曲脍炙人口的“九九艳阳天”唱遍了全中国,流传了几十年。可惜的是,即便是这样,宝应依旧不红。

十首催人泪下经典老歌九九艳阳天(九九艳阳天唱遍全国)(5)

宝应虽然名气不大,但这里的县城历史很古老,可谓有故事有风景,老城区发源于汉代的白田村,隋炀帝开京杭大运河经过此村,得交通之利繁荣起来称为“安宜胜地”,唐初武德四年定为县城。

如今宝应老城区的古迹,西有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朱氏家祠和蒲松龄办公旧址,南有学宫孔庙建筑群。北有民国慈善家孙荫庭故居,东有宁国寺和国内最长古象牙的博物馆,城中心为比肩扬州瘦西湖的纵棹园。

十首催人泪下经典老歌九九艳阳天(九九艳阳天唱遍全国)(6)

说起这里老历史来,宝应在江苏那是绝对有家底的。宝应城南之孔庙建筑群,现从南向北依次为泮池、戟门、棂星门、大成殿、明伦堂。这大成殿是明初建筑,是江苏省屈指可数的最早的古建筑之一,殿前的两株古银杏树也已有四百多年的树龄。

这两年,宝应实施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和景观打造工程,新建城区运河风光带2.3公里,连淮扬镇铁路宝应段全市率先架梁贯通,高铁站前广场综合枢纽项目稳步推进,应该说是做好了红起来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