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写下了他最为著名的长诗——《长恨歌》,将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渲染到了极致,从此,他们两人的故事也就成为了从诗歌到戏剧,文人墨客最常使用的素材,以至到了今天,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华语乐坛哪一年是巅峰(此恨绵绵无绝期)(1)

白居易

1932年,近代著名音乐家黄自先生,连同词作家韦翰章先生,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蓝本,写下了我国第一部的清唱剧《长恨歌》。此剧以白居易原诗中的诗句作为标题,借鉴了清代洪升的传奇剧本《长生殿》的结构布局,描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生死相依的爱情,也痛斥了唐皇贪恋女色,不理朝政所造成的国破家亡的教训。

韦翰章先生为此剧作起名清唱剧,意为只唱不演,进行形式虽是模仿西方的Cantata,但文辞和故事则是以中国的诗词和思想贯彻而成的。从此之后,这种声乐套曲就都以清唱剧命名了。而在韦翰章先生作词的乐章中,尤以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和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词雅情深,最为动人,成为了后来音乐会上多次演奏的曲目。

第八章《山在虚无缥缈间》:

香雾迷蒙,祥云掩拥,蓬莱仙岛清虚洞,琼花玉树露华浓。却笑他,红尘碧海,多少痴情重?离合悲欢,枉作相思梦,参不透镜花水月,毕竟成空。

第十章《此恨绵绵无绝期》:

凄凄秋鱼酒梧桐,寂寞骊宫;荒凉南内玉皆空,惨绿秋红。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如今怕听淋铃曲,只一声,愁万种。思重重,念重重。旧欢新恨如潮涌,碧落黄泉无消息,料人间天上,再也难逢。

此剧原本计划为十阙,然而黄自先生在谱写了七阙之后,转而赶写抗战歌曲,后不幸早逝,留下了第四、七、九共三乐章,终成遗珠之恨。直到1972年,才由其入室弟子林声翕补齐。这部开辟之作,历经四十年岁月终得圆满,也成为了乐坛上一大史话。

这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开创了中国清唱剧的先河。

华语乐坛哪一年是巅峰(此恨绵绵无绝期)(2)

华语乐坛哪一年是巅峰(此恨绵绵无绝期)(3)

清唱剧是一种大型声乐套曲,由独唱、重唱和合唱组成,用管弦乐队伴奏。一般情况下,采取宣叙调和咏叹调两种形式来表现主题。宣叙调是一种音调和节奏都和语言紧密结合的独唱曲,因此也称为“朗诵调”。宣叙调分为有伴奏和无伴奏两种,无伴奏的歌唱性非常弱,有伴奏的用管弦乐队伴奏,歌唱性比无伴奏宣叙调稍强一些。咏叹调则与之相反,具有很强的歌唱性,是一种具有完整形式结构的独唱曲。另外,清唱剧还有叙咏调这种表现形式,它介于伴奏的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是一种旋律比伴奏的宣叙调更加精致一些的独唱曲。

当然,在清唱剧中,除了上述几种独唱曲外,还有重唱曲和合唱曲,也有序曲、间奏曲等管弦乐曲。其中合唱曲更是清唱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实在国外,清唱剧已有多年的历史,它产生的时候,和歌剧一样,是在舞台上演出的,其内容取材于圣经故事,是一种宗教题材的歌剧。后来,清唱剧的内容不限于宗教题材,而开始扩展到世俗题材。

清唱剧特别适合于表现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所以许多清唱剧常常具有壮丽宏伟的史诗气息,这也许正是黄自先生用清唱剧演绎长恨歌的原因。

华语乐坛哪一年是巅峰(此恨绵绵无绝期)(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