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朱元璋得不到的男人,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死后却含冤六百多年,他就是元末狠人、朱元璋又爱又恨的王保保。为何说他死后含冤六百年?又为何对于朱元璋的数次招抚始终无动于衷?让我们走进这位元末名将的一生。

明朝那些事王士贞(明朝那些事奇男子)(1)

王保保出生于蒙古伯也台部,原名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的父亲赛因赤答忽是元朝的太尉,王保保幼年时体弱多病,被寄养在舅舅察罕帖木儿家中。元末天下大乱,红巾军席卷中原,王保保随舅舅组织地主武装来对抗红巾军,由此得到了元朝的关注,在元军屡战屡败的情况下,察罕帖木儿异军突起,与李思齐联合连获大捷,挫败了红巾军的兵锋。在元朝的支持下,察罕帖木儿迅速壮大起来,成为了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之一。

明朝那些事王士贞(明朝那些事奇男子)(2)

公元1359年察罕帖木儿从红巾军手中夺回了河南地区,准备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收复山东,然而正当元军包围红巾军在山东的最后一座城池时,察罕帖木儿却被同僚刺杀,王保保就这样继承了舅舅的兵马继续攻城。在破城之后,王保保把凶手的心脏掏了出来,来祭奠自己的舅舅,随后元朝追赠察罕帖木儿为忠襄王,封王保保为太尉。元朝虽然初步平定了中原,但南方还处于群雄混战的局面,王保保没有选择南下而是投入到了元朝内部的火并之中,当时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与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不合,皇太子支持王保保,而元顺帝则支持王保保的死对头孛罗帖木儿。

明朝那些事王士贞(明朝那些事奇男子)(3)

公元1363年元顺帝的舅舅得罪了皇太子而遭到诬陷,进而逃到了孛罗帖木儿那里,太子多次索要都遭到了拒绝,太子恼羞成怒便派王保保前去讨伐孛罗帖木儿,然而还没等王保保出兵,孛罗帖木儿就包围了大都,太子只好连夜逃走。等到孛罗帖木儿撤军后,太子这才回京,他咽不下这口气,便让王保保去给自己找回面子,正当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打的不可开交时,南方的混战已经进入到了最后关头,陈友谅战死,朱元璋称吴王与另一位吴王张士诚展开对峙。不久之后,元顺帝派人刺杀了孛罗帖木儿,父子二人暂时握手言和,王保保也被加封为左丞相。然而很快皇太子就对王保保心怀怨恨,因为王保保不支持他夺位称帝,王保保无奈只好自请离开大都,元顺帝加封王保保为河南王,并让他调度天下兵马扫灭江淮群雄。但是这时候朱元璋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王保保不仅没有去攻打朱元璋,还想打着南征的旗号吞并李思齐等人的军队,这自然引起了李思齐他们的强烈不满,于是中原又一次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朱元璋在消灭了死对头张士诚之后,派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进军中原。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立国号大明,中国历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明军如摧枯拉朽般击溃了元朝的防线,李思齐等人才连忙和王保保握手言和,然而这已经太晚了。明军很快就攻克了大都,元顺帝仓皇逃往上都,统治中国90多年的元朝帝国宣告落幕,明军继续向西进军势如破竹,然而却在韩店遭遇王保保的强力阻击,致使明军惨败。元顺帝大喜,自认为能就此打败明朝,连忙加封王保保为齐王,命他去收复大都,徐达闻讯后并没有赶着去救援大都,而是去攻打王保保的大本营冀宁,王保保匆忙回援,没想到却在夜里被徐达袭击,王保保仓皇逃走,手下的四万兵马均被明军俘虏,王保保一路逃到西北,时不时出兵骚扰威胁明朝边境,朱元璋深以为患,出兵北伐势必要将蒙元残部赶回漠北草原。

1370年徐达在沈儿峪之战中大败王保保,俘获元朝官吏士卒近十万人,王保保和妻儿逃回和林,此时元顺帝已经去世,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史称元昭宗,朱元璋这时也改变了策略,想要招抚王保保,还把他称作天下奇男子,值得一提的是被朱元璋称作奇男子的不知王保保一人,除此之外还有永城侯薛显、德庆侯廖永忠,在明朝攻克河南后,王保保的妹妹观音奴也被明军所俘虏,为了表示招抚的诚意,朱元璋强令将观音奴嫁给自己的二儿子秦王朱樉,然而朱元璋这种乱点鸳鸯谱的行为却导致朱樉与观音奴成立一对怨偶,最终酿成了一系列的悲剧。1372年明军出动三路大军北伐,王保保在岭北大败徐达的主力军,这是王保保一生中对明军的最大战果,然而北元再也不可能回到中原了,之后朱元璋数次派人前去招降,都被王保保拒绝。

明朝那些事王士贞(明朝那些事奇男子)(4)

1375年王保保在漠北去世,秦王妃观音奴也失去了利用价值,朱元璋册封邓愈之女为次妃,而观音奴从此就被秦王囚禁起来。1395年亲王府宫人不堪虐待将秦王毒死,朱元璋勒令秦王府上下全部为秦王殉葬,作为正妃的观音奴就这样结束了自己不幸而悲惨的一生。作为元朝最后的名将,王保保本也拥有扫平群雄的机会,但是他自己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元朝的内斗之中,最后落得被朱元璋赶出中原,虽然胜过明军但是最终还是在漠北抱憾而终。

从他的一生中我们不难看出王保保拒绝朱元璋招抚跟他为元朝效力有一定的联系,而且王保保在之前一直为元朝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效力,王保保对元朝忠心耿耿而且又是蒙古伯也台氏人自然不可能招降,再者朱元璋是他的灭国仇人,心中岂能不恨,而且王保保一心想打败明军恢复元朝大业,这也是他不愿招降的重要原因。自他死后明清时人对他多有议论,觉得他是一个卖辱求荣的人,因此是他在死后的几百年里世人对他议论纷纷,这也是为什么说他含冤六百多年。王保保实力不可小觑,但生在乱世本就是一种悲哀,之后侍奉君主身侧却得不到君王的信任,他这一生也可以说是纠结的一生,家族仇恨、朝廷内斗的存在,让他一直在家国忠义之间徘徊,这也导致他后来虽有能力复元,却也还是只能眼睁睁看这一切成为过往。

—以上仅为自己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