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金先生的作品,能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巴老的作品中饱含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他身为人民作家的责任感。

《家》是我读巴金先生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当时上高中,早就听说了《家》的名气,于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从图书馆借来慢慢品读。

巴金的故事和感悟(读巴金先生的第一部文学作品)(1)

《家》主要以五四运动后的成都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盛及衰走向没落的悲欢离合的历史。作家用极其尖锐的笔锋刻画了一批封建统治者的丑恶嘴脸,辛酸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吃人的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家》着力塑造了一批敢于反抗、积极追求新生活的叛逆者群像,批判了作揖主义哲学和逆来顺受的愚民本性,表现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

巴金的故事和感悟(读巴金先生的第一部文学作品)(2)

作品中的“觉新”不正是觉醒的意思吗?写《家》的时候,巴金先生只有27岁,敢于在那个黑暗笼罩的社会写出这样的作品来揭露封建制社会的诸多弊病,启发青年为自由新生活斗争的觉醒,可谓是才智过人、胆识过人,实属难能可贵了。

《家》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手法是相当高明的。高老太爷逼鸣凤嫁给六十多岁的冯老太爷,鸣凤投井自杀后又强行把婉儿送给冯老太爷的专制蛮横,让人极端愤慨;高觉惠崇尚全新自由生活,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宣扬自由进步思想,反对保守主义的叛逆形象;高觉民的善良、懦弱、逆来顺受,想救自己的妻子,却又深受封建迷信观念和封建礼教的束缚,软弱无力等等,可谓是刻画得淋漓尽致。

巴金的故事和感悟(读巴金先生的第一部文学作品)(3)

在特定历史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的烘托下,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足见作者当时的文笔已经趋于炉火纯青的境界了。读完全书,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很多,如鸣凤投井自杀前对她与三少爷浪漫恋爱的美好回忆和幻想,高觉慧在鸣凤死后与家庭那种白热化的斗争,那种“斗士”形象认人久久难以忘怀。

《家》始终贯穿着浓郁的抒情色彩。整部小说有对以梅表姐、鸣凤、婉儿等为代表的被封建礼教残害者的同情,有对以高觉慧为代表的叛逆者的钦佩和褒扬,有对高老太爷、冯老太爷等封建制家长的憎恨,也有对一高觉敏为代表的改变自己的生存境况却又不争者的怨怒。读《家》总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也许是真情难以抗拒的原因吧。

巴金的故事和感悟(读巴金先生的第一部文学作品)(4)

家》发扬了五四运动的战斗传统,深刻地反映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显示了斗争的巨大推动作用,对社会面貌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当时鸳鸯蝴蝶派、新月派等温室里的作家们普遍的绵绵柔情的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谓难能可贵了。

巴金先生虽然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人格魅力,他的责任感,他的战斗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年轻一代。

巴金的故事和感悟(读巴金先生的第一部文学作品)(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