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王 娟
草莓 (Fragariaananassa Duch) 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小浆果,营养丰富、果肉酸甜。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加之草莓易繁殖、便于管理且生长周期短,食用与观赏价值较高,因此草莓不仅在国内设施栽培以及观光采摘领域快速发展,而且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 。但是,设施栽培虽然能够实现草莓周年生产,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草莓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设施草莓病虫害的危害较多,应加以重视。为此,探究设施草莓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全程实施绿色防控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农药残留污染,确保草莓品质安全。[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
1 设施草莓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
1. 1 白粉病
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羽衣草单囊壳菌。设施栽培条件下,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大且空气流通不佳、采光差,极易发生白粉病,特别是草莓幼苗发病后危害极大。病初,草莓叶片呈桶状上卷,继而叶片背面可见白色菌丝并向四周扩散出现连片白粉 (分生孢子); 该病害在草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不仅危害叶片、叶柄,而且会使花蕾、花瓣受害,导致授粉不良,幼果被菌丝包裹无法膨大致其枯萎; 果实受到白粉菌侵染后,其表面出现白色粉斑,继而果实硬化、发育停止,严重降低草莓产量和品质。
1. 2 根腐病
该病害主要由疫霉菌属、镰刀菌属、拟盘多毛孢菌属、丝核菌属等 20 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引发,是一种主要危害草莓茎部和根部的土传毁灭性病害。在水涝、低温冻害、干旱高温、土壤肥力差等栽培条件下均可降低草莓植株抗逆性而感染该病。根据该病为害草莓根部症状,可分为红中柱根腐病 (根外部呈黑褐色,内部中柱维管束呈褐红色)、黑根腐病 (根系呈褐色或黑色)、白根腐病 (根部腐烂呈白色)、鞋带冠根腐病 (根部呈鞋带状) 等类型。
1. 3 芽枯病
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高温、高湿、高肥的栽培条件下易发生本病,以危害草莓新生叶、新芽和花蕾为主,致使幼苗立枯。病初新生叶片尖端干枯,继而蔓延整个叶片,直至叶片干枯呈黄色,花蕾、新芽染病时萎蔫、枯死,幼芽呈青枯状、花苞呈黑褐色。
1. 4 炭疽病
病原菌分为草莓炭疽菌、尖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 3 种。该病多发于设施内高温高湿环境下,幼苗染病后逐渐萎焉枯死; 叶片染病后可见黑褐色斑; 匍匐茎染病时可见梭形缢缩病斑呈棕褐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果实染病后表面出现水渍状斑点呈淡褐色,继而发展为棕褐色或黑色圆形、硬化病斑,形成畸形果,使草莓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1. 5 灰霉病
病原菌主要是灰葡萄孢菌,是设施栽培中极易发生和流行的病害,可造成草莓减产达 20%~50%以上。该病能够为害草莓叶柄、叶片、花器、果实等,以开花结果期的危害最为严重。虽然草莓受害部位不同,其症状有所差异,但是基于高湿条件下的受害病部出现灰褐色或灰色霉层可作为本病典型的鉴别特征。
2 设施草莓主要虫害的发生规律
设施草莓主要虫害生物包括蓟马、粉虱、蚜虫和红蜘蛛以及地老虎、金针虫和蝼蛄等地下害虫,给草莓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如,蓟马近些年在辽宁省草莓设施栽培中的危害逐渐加重,可侵食草莓花絮导致果实发育不良,形成僵果、畸形果; 蚜虫在草莓整个生育期均可为害,其具有较短的繁殖周期和较快的繁殖速度,能够侵食草莓植株组织液,致使嫩芽和花器因水分和养分缺失而枯萎,严重时可导致整株死亡,且蚜虫可分泌蜜乳、传播病毒病; 二斑叶螨吸食幼叶汁液,受害叶片失绿卷缩,受害果实畸形 ; 蝼蛄以成虫或若虫越冬,春末夏初为严重危害期,不仅能够将草莓幼根架空,致其难以扎根,也可咬断草莓幼根、嫩茎,致使秧苗死亡。
3 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3. 1 防控总则
依据设施草莓病虫害为害特点,坚持以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为主,辅以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防治技术,制定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确保草莓品质安全。同时加强设施草莓病虫害监测预警,对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系统化的掌握,从而切实把设施草莓病虫害控制在发病初期,提高防控效率。
3. 2 农业防治技术
宜选用高产、早熟、抗病性强的优质草莓品种,可采用上年越冬的健壮苗繁育或组织培养的脱毒无病种苗; 视土壤肥力状况施足底肥,通常施有机肥30000~ 45000kg/hm 2 ,同时增施石灰氮 600kg/hm 2 ,底肥施足后,采用辛硫磷、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等杀虫剂、杀菌剂均匀喷洒于厢沟边和肥料上,覆盖塑料布结合太阳能高温消毒处理,可杀死病原菌; 实行轮作制度,设施草莓生产本田最好是多年未栽培过草莓的地块,前茬宜为油菜和豆科作物,不应同茄科类作物连作,避免灰霉病和土传病害的发生; 草莓适宜采用宽窄行栽培模式,大行、小行分别为 80cm、40cm,深度为 20cm,株距 15~20cm,行距 25cm,定植后应及时浇定根水; 设施地草莓扣棚后,要注重棚内温湿度管理、水肥管理,并及时去除匍匐茎和分蘖,确保主茎养分,促使草莓提早开花结果,同时要摘除老弱叶、花序和病虫果,结合田间除草,人工捕杀地下害虫; 确保棚内清洁,及时清理杂草和病残叶进行集中掩埋处理,减少病虫害发生。
3. 3 物理防治技术
棚室地面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或采用 40~60 目防虫网可驱除蚜虫等虫害; 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原理,采用黄板诱杀粉虱、蚜虫,蓝板诱杀蓟马; 将家畜粪作为饵料厌氧发酵约 30d,棚室内挖 6~ 7 个长、宽、深分别为 30cm、30cm、20cm 规格的坑用于埋饵料,能够诱杀地老虎和蝼蛄等地下害虫; 通过频谱杀虫灯能够有效诱杀具有趋光性的害虫,如棚内悬挂LED 水盆式杀虫灯 (λ = 585nm),对于白粉虱的防治效果显著 。
3. 4 生物防治技术
棚室内挂设斜纹夜蛾性诱捕器,利用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 利用食蚜蝇、草蛉、七星瓢虫等天敌减轻害虫的危害,或在草莓开花结果期释放一定数量的捕食螨,对于红蜘蛛等害虫的防治效果显著; 选用低毒的生物药剂防治,如选用 2 亿活孢子/g 木霉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防治根腐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选用0. 4%低聚糖素水剂 250~400 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200 倍液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和炭疽病等。
3. 5 化学药剂防治技术
保证选用的化学药剂高效、低残留和低毒,优先采用烟熏法。草莓采果期应谨慎用药,注重交替用药,采用具有较高安全性的药剂,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等,降低药害程度,草莓用药后需经 14d 后方可采收上市。选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防治灰霉病,选用 80%代森锰锌 800 倍液叶面喷施防治白粉病,选用 60%吡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1200倍液防治炭疽病,选用 25%嘧菌酯悬浮剂 2000 倍液灌根防治根腐病等土传病害; 选用 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3000 倍液、25%吡蚜酮悬浮剂 2000 ~ 2500 倍液防治蚜虫、蓟马,选用 20%增效氰戊菊酯乳油 500~800 倍液防治红蜘蛛,选用 0. 2%苦参碱水剂 540 ~810mL/hm 2 灌根防治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 。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国内设施草莓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草莓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日益加剧,严重降低了草莓产量及品质,使农户的种植效益大幅度减少。本文分析了北方设施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虫的发生规律及其为害特点,并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即以农业防治技术为主,结合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以增强草莓植株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辅以化学防治技术,做到科学用药,避免农药残留污染,从而确保设施草莓品质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