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又是一个张灯结彩,合家欢庆的日子。

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个节日,因为可以燃放五颜六色的花筒,可以看着母亲用面团蒸出多种多样的小动物,可以提着父亲用纸糊的灯笼和小伙伴们到处玩耍。

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蒸上各种花样的面食,像灯碗、龙、鸡、大雁、蛤蟆等等。每到这时,我都会高高兴兴地帮助母亲干活,拿来黑豆给龙、鸡、大雁、蛤蟆安上眼睛;找来秫秸莛子给鸡和大雁装好脖子;洗干净梳子,用它在大雁的背上压出花纹……

夜幕降临的时候,各种灯都点亮了。母亲把三盏龙灯分别放在盛粮食的囤上,盛面的缸上,盛衣服的箱子上,寓示着丰衣足食;把鸡灯放在门旁边的鸡窝上,寓示着鸡鸭满圈;而灯碗则是每间屋里都要点上一个,寓示着一年里亮亮堂堂。

每年,母亲都会给我做一个特别的面灯,灯碗比较深,能够多盛一点麻油,灯沿上还盘着一条小龙。这个灯碗是给我端着玩的,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要比一比谁的面灯好看,谁的灯亮得时间长。等到麻油快要燃尽的时候,我也玩饿了,就把面灯蘸着麻油吃掉了。

大雁不是用来点灯的,它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正月十六,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大雁是送给父母的礼物,寓意是飞走的女儿又回来了。我很小的时候,邻居大叔曾经打趣地问我:你长大到婆家以后给你娘送什么礼物啊?我不加思索地回答:我要给我娘送很多很多的大雁!

可是,母亲等不到吃我送的大雁了!那年的元宵节,我刚满14岁,母亲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家里冷冷清清,一片漆黑。母亲的病床前,那如豆的灯光忽明忽暗,似乎随时可能熄灭。往年元宵节的那种欢乐,已经永远成为了回忆。

晚上睡觉前,我照例去看了一下母亲。此时,她已经有好几天滴水未进了,声音也越来越微弱。父亲在给母亲的伤口换纱布,她显得很安静,好像睡着了。

我躺在床上,外面断断续续传来噼里啪啦的烟花爆竹声。我蜷缩在床上,身心疲惫,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邻居大叔在窗外喊醒了我。我急忙起床来到堂屋母亲的床前,这个时候母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终年45岁。

日月如梭,时光荏苒。一转眼来到了2022年2月15日。又是一年元宵节,41年过去,我也已经55岁了。

今年的正月十五,我守在老家“张云波故居”,这是他去世后我的第一个元宵节。

看着墙上他的一张张照片,看着展柜里他的一张张奖状和荣誉证书,我的心一次次滴血,眼泪一次次夺眶而出!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一年伤心时!从此以后,我愿守在你的身边,直到我再也不能醒来!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正月十五元宵节)(1)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正月十五元宵节)(2)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正月十五元宵节)(3)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正月十五元宵节)(4)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正月十五元宵节)(5)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正月十五元宵节)(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