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直觉泵》第十七章,是阿绽的第32篇读书笔记。)

第一章精准直觉(直觉泵第十七章)(1)

常识是什么

本书作者丹尼特说:常识就是人们无需正规教育就拥有的一种能力。这句话怎么理解?我听过最好的解释是这样的:常识是一种你和周围人想得一样的知识

我觉得这个解释简直太牛了,它道出了常识的两大特性:

1. 常识是一种知识。

2. 常识是大多数人经过检验、符合一般规律的,并且通过人们口口相传的知识。

百度百科对于常识的解释如下:

常识,普通知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

我们从呱呱坠地到成家立业,之所以能够顺理成长,这其中常识是功不可没的。常识说,不会游泳掉进河里会淹死;常识说,高压电线摸不得,摸了你就得见阎王爷;常识说,被开水烫了会受伤。于是我们成功绕过众多危险,躲过众多“显而易见”的生存大坑。

这些常识哪里来,小时候是我们的父母长辈告诉我们的,长大后有的是书上看来的,有的是新闻里学来的,有的是朋友聊天得来的。

常识是一种不需要我们亲自检验的知识,因为不论是水会淹死人,还是高压电线会电死人,这些都有人曾经以生命为代价检验过,而那些文学常识、行为常识、医学常识等等,都是被证实过的。

常识是我们从小熟知、深信不疑的知识,基于常识,我们有了一套可靠的行动指南,它是我们确定性和安全感的重要来源。要知道,确定性和安全感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第一章精准直觉(直觉泵第十七章)(2)

中国式过马路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在没有规则界定的斑马线之外的区域,人们凑成一波,然后冲到马路对面,完全没有红灯绿灯的顾忌。在没有规则的斑马线外过马路,这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你不知道向你驶来的这辆车的司机会不会停下来让你先走,因为你冲出马路这件事对他也是一个不确定事件。所以横穿马路才会称为车祸事件的主要诱因之一。

那为什么大家凑成一波过马路就是安全的呢?因为这一波人都相信迎面驶来的这辆卡车的司机不会冒着风险撞上这么多人,如果一个人过马路是一个不确定的目标,那么这么多人过马路就是一个确定性的目标,因此它代表着安全,可以通行。

另一方面,常识带给我们的确定性让我们能够凡事有预期,有预期就让人更有自信,也更容易坚持。反之,不确定性的东西让我们没有预期,于是就会心生焦虑和恐惧。

由此可见,常识其实也是一种思想生态,它告诉我们不仅你是这样想的,你周围的其他人也是这样想的。

常识有其局限性

既然常识是一种思想生态,那它就有自己的生态圈,也就是说,常识是有局限性的。我们从两个维度来看:

时间上,不同时代的常识其实是不同的。

就拿吃饭来说,我们现在一天吃三顿饭是常识吧?但实际上在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

那时候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极为有限,即便是吃两顿饭,人和人之间都是有区别的。《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可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之间都是不一样的。

那时的人们吃第一顿叫“朝食”,也叫“饔”。第二顿称“飧”或“食”,在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如果在两顿饭之外的时间进食,会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项羽就曾经在知道刘邦决定争王的消息之后下令“且日享士卒”,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到了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至此,人们才开始一天吃三顿饭。

在空间上,不同地域之间的常识也是不一样的。

就拿中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来说,虽然同属华夏大地,南方和北方就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常识壁垒。

第一章精准直觉(直觉泵第十七章)(3)

前段时间有一个非常火的段子是这样说的:

一个海南的学生考取了哈尔滨某所大学,新生报到的时候被发现行李中只有短袖。同学问他,你为什么不把羽绒服买了带来呢,哈尔滨的冬天可冷了。海南来的新生尴尬地笑道:买了带来太累赘了。可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这哪儿怕累赘,明明就是没在海南找到卖羽绒服的地方。对于北方的人来说,街上有羽绒服店那是常识,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对于海南的人来说,人家根本不知寒冷为何物,也就没有必要在街上开一家羽绒服专卖店来引人笑谈了。

所以,常识这种知识,并不一定都对,而且它是一部分人基于自己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而建立的,它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地域性,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于是,在我们的生存条件中就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词-反常识。

什么是反常识,就是和常识不一样甚至相违背的知识。

在这里我又要说段子了。

第一章精准直觉(直觉泵第十七章)(4)

话说有一只外地来的企鹅,见到本地企鹅都生活得快乐非常,于是它准备做一个调研,看看这些企鹅为什么会这么快乐。

它找到了一只企鹅,问:请问你为什么这么快乐呀?你每天都做些什么呀?那只企鹅欢快地说:吃饭,睡觉,打豆豆。他又问了第二只企鹅:你每天做什么,为什么你看起来这么快乐?第二只企鹅道:吃饭睡觉打豆豆呀!接着它又问了第三只、第四只直到第九十九只,每一只企鹅的答案都是“吃饭睡觉打豆豆”。

这只外地企鹅于是下了这样一个判断:这里的企鹅之所以过得这么快乐,就是因为它们每天都“吃饭睡觉打豆豆”。对于之前的这九十九只企鹅来说,快乐生活就是“吃饭睡觉打豆豆”,这成了它们的生活常识。

正当这只外地企鹅不准备问了的时候,一只企鹅站到它面前问道:你为什么只问它们不问我呀?于是这只企鹅问道:你这么快乐,你每天都做些什么呀?那只企鹅答道:吃饭睡觉。外地企鹅惊奇地问道:你为什么不打豆豆啊?那只企鹅答道:因为我就是豆豆呀!

第一章精准直觉(直觉泵第十七章)(5)

如果说前面九十九只企鹅的快乐源泉是一种常识的话,第一百只企鹅名叫“豆豆”就是整个故事的反常识。而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开来,也正是因为最后那只名叫“豆豆”的小企鹅。

反常识是一个好东西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利用常识做判断,可以帮助我们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质,但是总有一些例外,这些例外就是反常识。反常识不是单纯的非主流,也不是单纯的反套路,它是一种让我们具有扩展自己知识边界和创新的源泉。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冷笑话?就是因为冷笑话是反常识的。冷笑话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它已经渗透到了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如果你偶尔爆出一两句冷笑话,就能使交流氛围瞬间变得轻松愉悦,也能展示你包括幽默和智慧在内的个人能力。

冷笑话是脑洞的代名词,当人们觉得一个人有趣又有料的时候,“您这脑洞,我服”这句话是一句高度赞美的表扬语。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有大张伟,他的经典语录包括:

明月几时有,抬头自己瞅人不轻狂枉少年,人一轻狂躺半年东边日出西边雨,西边日出不可以空调吹多了得病,闲事儿管多了要命

第一章精准直觉(直觉泵第十七章)(6)

你看,前一句话都是常识,我们看了觉得不过尔尔,可是后一句话和常识的线捋下来是不一样的,它是反常识的,它的精彩就在于它的脑洞大开,它的反常识。

日本是一个便利店大国,在日本的便利店圈有一个常识,那就是夏天卖冰激凌,冬天卖关东煮,几十年如一日。然而,有一家便利店突然反其道而行,他们家的冰激凌和关东煮不论季节都有销售,并且是在店面c 位进行销售。就是这一个小小的改变,让这家便利店获得了成功,也让它一跃成为世界性连锁的便利店。它的名字就叫7-11便利店。截止至2016年底,7-11便利店在全球共有有61554家门店,是公认的世界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

你看,反常识对于创新来说,犹如血液之于人。

怎样修炼你的反常识能力

但是反常识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因为常识是我们从小就深信不疑的,它让我们和别人一样,并且从中获取安全感。一个人的很多品质和技能,比如聪明、善于解决问题、自信和开放的心态,都来源于他所掌握的常识的多寡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它是环境在我们的认知思维上装的一套系统,让我们遇到事情能够根据固有的算法行事,说句不好听的就叫“随大流”。

第一章精准直觉(直觉泵第十七章)(7)

反常识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反思自己的“常识”是在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下产生的。这就像在做一种脑力锻炼,它可以拓展我们大脑的“认知宽带”,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比别人多出一双“火眼金睛”。

可是不是谁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它需要我们不断修炼才有机会得到。那我们怎么锻炼自己的反常识思维呢?我为你提出三个解决方法:

一、大量累积常识。

要想翻江倒海,首先要做的是海纳百川;要想反常识,最先要做的就是大量累积常识。常识从哪里来?途径很多,比如:

1. 阅读知识性读物,包括书籍、网络信息、新闻资讯。

很简单一个道理,李白是唐朝诗人,后人称之为“诗仙”,这个常识就是从书籍里面来的,它又叫文学常识,代表了一个人的文学素养深度。现在不像以前,“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现在美国11点出了一件丑闻,11点05分就全世界都知道了,而且现在的知识信息比之前是前所未有的开阔繁复,我们有无数种渠道获得知识。所以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常识积累。

第一章精准直觉(直觉泵第十七章)(8)

2. 增加交流。

我们最开始的常识就是通过和父母长辈的交流得来的,因此要想获得常识,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如今的人由于电子设备的盛行,导致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越发的少了,就算同坐在一张桌子上吃火锅,大家也都是各玩各的手机。一场饭局下来总共说了不到二十句话,其中大多数都还是“麻烦帮我拿一下毛肚。”“今天贡菜不太脆呀”之类的,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

如果我们能够放下手机,走出去多和人交流,不论是三两好友购物也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好,我们不但能够得到与人交流的愉悦之感,更能获得独自一人时难以获得的常识类知识。

二、学会筛选知识,剔除错误常识,建立新的常识。

我们之前说过,常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它有时效性和局限性。当我们获得一个常识之后,不要急着马上拿来用,要看看它是不是仍旧符合当下的环境。我们前面几章讲过一个英国空军用骆驼粪清洗皮革的故事:在一战前,用骆驼粪清洗皮革是为了方便骆驼搬运物资,这在当时是一种常识,然而到了二战,这个常识显然已经不适用了,但是英国空军仍旧用骆驼粪来清洗飞机皮革,这就是一个错误的常识了。

我们的大脑里有一个叫贝叶斯的推理机器,这个机器让我们根据新出现的证据不断地去调整自己信念,我们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贝叶斯推理,去验证旧的常识,产生新的常识。

第一章精准直觉(直觉泵第十七章)(9)

三、学会“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思维模式。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本是一个佛教语,佛教中讲的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就是我们的常识,我们要怎样跳出三界呢?两个字:客观。凡事客观看待。

从小了说,当我们要思考一件事的时候,不要把自己代入进去,反而要把自己拿出来,想着如果自己是一个旁观者,这个事情该怎么看待,怎么处理。

从大了说,我们看事情,要避免一时一地的看,而是要跳出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看。所有的创新,都不是当下的创新,所有当下的创新都只是昙花一现,真正的创新是跳出时间和空间,用客观公正的眼光去观察和检验,这样做出来的创新往往是反常识的,也是更加趋于伟大的创新。

常识和反常识是我们人生的两个终身课题,常识代表眼界,反常识代表思维,眼界和思维就决定了一个人成就的高度和人生的广度。希望你我都能在修炼常识和反常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