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看到一首小诗。诗题不明,从体裁看是一首七言绝句。

(题缺)

(作者未知)

慢品人生细品茶,夕阳路上咏风华。

每天开心悠然过,永保童心度晚霞。

一首读哭成年人的小诗(读一首无题小诗有感)(1)

字写得不错,功底是扎实的。不过这种侧锋为主的写法,不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不过这个不是这个帖子的重点。

看看这首小诗。七言四句,典型的近体诗七绝,押的是下平六麻韵,韵脚字选得很好,没有任何问题。

前两句非常工整,乍读之下,还是挺意外的。因为这两句写得非常流畅,还有些味道在内。真的是感觉挺不错的。从诗意角度上讲,品人生和品茶有呼应的效果。应该还是有些人生历经的人,才会写出这种句子的。

要挑毛病的话,就是这两句的内容有些空泛。“品人生”这种表达如果是原创的话,乍听起来还是有些味道的,但即使是原创的,实则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实在是虚了些。很多人在写诗的时候,喜欢写一些很空洞的话,其实这个是有问题的。诗歌创作不同于诗歌理论,讲究的是形象化,而不是抽象化。举个例子,宋代有不少的经典的说理诗。宋人成功之处在于把这些“理”说得很形象,很具体,而不是一些空洞的教条。比如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比如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以及“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这些当然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了。

总的来说,前两句算是比较成功的。平仄和音韵都不错,尤其是“品”字的叠用。

第三句的问题就比较明显了。最大的问题当然是平仄。说实话,当看到前两句的时候,我本以为这是一位诗歌老手写的,因为给我的感觉像是达到了信口吟来即合律的境界。看了第三句后,颇有些意外,也觉得很遗憾。“每天开心悠然过”,看一下平仄,是“仄平平平平平仄”,五连平[捂脸]。所以作者可能只是凭着自己的一些感觉和经验在写,并没有太多的诗词方面的基础知识上的积累。“开心”这两个字是明显出律的,可以考虑改为“惬意”。

其次,“开心”二字造成的另一个后果是与末句中的"童心"中“心”字重复了。并不是说诗中就一定不能用重复字。事实上很多的重复字会达到独特的效果,但如果不是刻意为之的话,那就应该尽量避免。因为在七绝这种体式下,本来字数就很少,如果不能做到字尽其用的话,本身是一种资源浪费的表现。所以,无谓的重复是不可取的。

再次,这句虽然读起来也很流畅,但是在措辞上实在是太口语化了一些。像“每天”这种词,在诗歌中几乎是不太会看到的。同样的表达,我看到大多用的是“日日”,比如说“日日江楼坐翠微”、“日日征帆送远人”、“白发如丝日日新”、“但见群鸥日日来”、“日日楼中到夕阳”、“日日花前常病酒”等等。我个人对李商隐的诗比较熟,知道他有一首七绝的名字就是《日日》,取的是首句的前两字为题,“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末句“永保童心度晚霞”,从平仄上看,没有问题。但是整句的措辞上还是不少可改进的空间。

首先,这里的“永保”二字应该是“永葆”。可能在很多时候,用这两个词的差别不大,但是“保”和“葆”的意思本质上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葆”字从草,本身是指草木茂盛。而“保”字是从人的,本义是把小孩子背在背上,引申为保护的意思。从这个角度上讲,当我们说的对象是像“青春”、“童心”、“党性”、“精神”之类 的,一定是用“永葆”,而不是“永保”。

其次是这个“度”字用的比较奇怪。何谓“度晚霞”?晚霞是用度的么?可能作者的意思是指度过今晚的这段时光,但还是觉得有些突兀,关键是很平庸。其实有很多的字可以选用的。比如说,你觉得开心,那么“开心的时候,就唱一首歌”,可以说“唱晚霞”,或者说“颂晚霞”(也许太正式了点)。或者说,前面既然讲“永葆童心”,可以说“弄晚霞”,这样就跟童心就相呼应了。

改之后,加上一个题目,大概这样子:

慢品

慢品人生细品茶,夕阳路上咏风华。

每天惬意悠然过,永葆童心弄晚霞。

一首读哭成年人的小诗(读一首无题小诗有感)(2)

这种诗其实有点像那种学过一些佛的人写的偈子。我看过一些佛经中的偈子,其实都不能算是诗,更多的算是一些顺口溜。做得好一点的,像六祖的成名作《菩提偈》。

菩提偈

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首读哭成年人的小诗(读一首无题小诗有感)(3)

从作诗的角度上讲,这首偈应该水准算是比较不错的了。首先有押韵,押的是上平十灰韵,其次是有平仄的。即使如此,首句的平仄上还是有问题的,而第二、三句是失粘的。而像《金刚经》中的翻译过来的那些偈子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则是既不押韵,更不讲平仄,只是纯粹地追求字数的对齐而已。所以,不要被这些佛经中的东东给误导了,更不要把诗写成了顺口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