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邳州,年轻人外出打工多,都是拖家带口的,现在的葬礼白事情,已经简化好多了,包括报丧、奠仪、祭拜、酒席、入殓、圆坟、谢孝等程序,还有一些挂客、打穴、设灵、告庙、破孝等习俗,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民间习俗闹丧?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民间习俗闹丧(老家葬礼出现的奇葩事)

民间习俗闹丧

老家邳州,年轻人外出打工多,都是拖家带口的,现在的葬礼白事情,已经简化好多了,包括报丧、奠仪、祭拜、酒席、入殓、圆坟、谢孝等程序,还有一些挂客、打穴、设灵、告庙、破孝等习俗。

以前老家殡葬仪式很繁琐,十一回家送母最后一程,过程圆满,期间也听说了一些老家葬礼上的奇葩事:

1.高价收费的喇叭匠,被主家娘家侄的24拜治的苦不堪言

正日子头天晚上,是逝者娘家侄、女婿、侄女婿等重要亲属祭奠的重要时间,有一户人家逝者娘家侄子多,听说姑老表因为喇叭匠香烟、餐席、费用一事,跟喇叭匠闹了点小别扭,因为是丧事主家,不便发作,几个侄子就存心捉弄一下喇叭匠,给老表出出气。

在哀乐声中,七八个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奠24拜,一个流程走下来半个小时,折腾了三个多小时。

按照老家的规矩,娘家人祭奠的时候,哀乐不能停,可把几个喇叭吹累坏了,一直吹到大半夜,苦不堪言。

几个娘家侄还要打电话,通知其他堂兄弟来,主家最后都说好话了,“你们要把喇叭匠累死么?差不多就算了,你们弟几个这样收拾人家,只怕人家以后不敢接俺们村的活了。”

2.跪门报丧忙中出错:

一个孝子常年在外打工,不常去娘舅家探望,舅舅不住老屋了,他都不知道。

那天披麻戴孝、跪门报丧时,老舅在地里干活,他也是鲁莽,凭着印象,端着哀棍儿,

跪错了门,这在老家是很忌讳的事情。

那户人家,听见有人青天白日地报丧,心里一惊,以为家里出事了,女主人放声大哭,男主人一看这不是庄里谁谁家的外甥么?

拿着铁锹就把孝子和他堂哥赶了出来,迎头碰到了他老舅,连不迭的赔礼道歉,又请人作法,才算罢了。

3.孝子迎错了娘家人

南边庄两户人家办丧事,一个村东头、一个村西头。孝子跪迎娘家人都要到村口的,结果一户孝子低着头,心不在焉的,迎错了人。

那一帮娘家人抬着祭品礼盒、架着花圈、也稀里糊涂地跟着孝子朝前走,直到要破孝的时候,发现这娘家人怎么这么少,还一个都不认识,这才发现去错了地方,赶紧撤回来直奔另一户葬礼现场。

还听说,有孝女进娘家门,光顾哭了,奔错灵棚的,不过丧者都是本村的长辈,倒也无妨。

4.吃饭多了一桌半人

农村白事规矩多、程序繁琐、场合严肃庄重、一个环节错了,就容易闹笑话,引起娘家人不满,因此主事之人,我们老家称之为“大老执”,需要德高望重、能说会道、头脑灵活、一呼百应、有威信、明事理、反应快,把葬礼按部就班地推进下去。

庄里一家老人去世,商量事时,白席预计错了,正日子那天人来多了,中午超一桌半,白宴眼见兜不住了。正好天色阴沉、乌云密布,眼见要下雨。

大老执灵机一动,人群中大声宣布:“天气不好,桌席暂停!先发丧回来再吃饭”!

结果办完下葬事宜,宾客见天气不好,人心惶惶,急切要回家,呼啦啦走了一帮人,席面多人问题圆满解决。

5.两个火化车

俗话说“鸡多不下蛋,人多瞎胡乱”。村里能干大老执一般好几个,白事情一般都主动朝前凑,无需家主请,有时请谁做大老执,就比较麻烦,责任不清,葬礼听谁的就有些含糊,反而容易出差错。

在农村,大老执帮着张罗操心、也不是白帮的,他出面联系喇叭匠、宴席、花圈、白布白鞋、烟酒等丧事用的东西,一般都有一些好处,主家按照规矩只能坐在灵前照单全收,因此,村里遇到殡事,争当大老执的也很多。

比如一个老人脑淤血去世时,两个自告奋勇当大老执的,在安排火葬车的事上就出了乱子,未经商议,来了两部火化车,这可是犯大忌讳的事。

幸好主家的近房在村头看到了,让后一辆火化车司机赶快掉头开走,否则老家风俗是主家大不利。

6.四个灵堂分别发丧

老街曾经的首富贾民国,马上风死在二儿子浴池后的葬礼上。四房儿子因为钱财之争、家庭矛盾互相争执。在先发丧和先分财产上闹得不可开交。

后来,在村里设置了四个灵堂,分别发丧、接受街坊邻居的吊唁。

葬礼中毫无悲痛之意,四家分别请的喇叭匠还唱起了对台戏,辣歌艳舞奉上、鼓噪了好几天,这也是老街的一个奇葩事情了,被乡邻议论很久。

老爹停尸,四个灵堂发丧之后,四家儿子的霉运接二连三,最后妻离子散、举家败亡,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件丧事有关?

农村的葬礼,大多还是按照传统风俗进行的,花钱多、规矩多、奇葩事较多。

而城里的葬礼,都流水线作业了,三四个居委办事员,两三天功夫,就协助主家办完了,短平快,气氛少了一些肃穆哀伤,但对老人若能厚养礼葬,把哀思埋藏在心里、长久的怀念下去,也未尝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