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甜是如何来的(让茶汤更加甜醇和浓郁)(1)

糖类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茶叶中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25%。单糖和双糖又称可溶性糖,易溶于水,含量为0.8%~4%,是组成茶叶滋味的物质之一。茶叶中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物质,含量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以上,多糖不溶于水,是衡量茶叶老嫩度的重要成分。茶叶嫩度低,多糖含量高;嫩度高,多糖含量低。

茶叶的甜是如何来的(让茶汤更加甜醇和浓郁)(2)

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级产物,植物中绝大物质成分都是通过它们合成的,所以糖类不仅是植物的贮藏养料和骨架,还是其他有机物质的前体。糖类是白茶的重要呈味物质,其中可溶性糖参与形成白茶汤味的浓厚程度,同时可溶性糖还参与茶叶香气的形成,与氨基酸、茶多酚化合物相互作用,会形成甜香、板栗香、焦糖香等香气物质。由于糖类不是茶叶中的特殊物质成分,所以对茶叶的研究不像多酚类、咖啡碱那样系统深入地研究。

茶叶的甜是如何来的(让茶汤更加甜醇和浓郁)(3)

按照水解情况分为:

(1)单糖:就是最小不能在水解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2)寡糖:能少量水解的糖类,主要是双糖形式存在

(3)多糖:可以水解多个单糖,其中以淀粉、果胶和纤维素最为重要。

茶叶的甜是如何来的(让茶汤更加甜醇和浓郁)(4)

茶叶中含量最多的糖类物质就是纤维素,纤维素是构成茶叶细胞壁的骨架物质,是支撑茶树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茶叶生产的利用对象是鲜叶,而鲜叶中的纤维素含量影响茶叶的老嫩度含量越高,茶叶越粗老。淀粉是一种营养贮藏物质,淀粉的分解可以为茶树提供生长。在制茶过程中可水解成单糖、增进茶汤浓度和滋味。茶叶中的果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4%左右,水溶性果胶具有黏稠性质,溶于茶汤,能增进茶汤浓度,使其滋味甜醇,是形成茶汤厚度和外形光泽度的主要成分之一。

茶叶的甜是如何来的(让茶汤更加甜醇和浓郁)(5)

白茶鲜叶采摘后部分单糖作为呼吸作用的基质被消耗,白茶萎调前期(36h前),糖处于供给与消耗的动态平衡之中,只有代谢所需的能量供应趋于停止时,糖的消耗减少,而此时淀粉水解继续进行,同时还有糖苷类物质的水解生成糖及原果胶水解生成的半乳糖,都为白茶提供了糖的来源。茶在萎凋初期,糖一方面因水解而生成,一方面因氧化和转化而消耗,此时糖处于生成与消耗的动态平衡中。至萎凋后期,当糖的生成大于消耗时,才有所累积,它对茶滋味的甜醇有着重大贡献。糖在后期干燥中参与了香气的形成,糖的总量趋于减少。

茶叶的甜是如何来的(让茶汤更加甜醇和浓郁)(6)

可溶性糖是构成白茶茶汤滋味和粘稠度的重要物质,同时,表现在感官上所谓的“甘”,白茶加工过程中,可溶性糖在加工中的含量变化情况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制茶的外界条件等差异所引起的。萎调叶组织内部既同时存在诸多糖类物质的水解成可溶性糖,也存在着糖分(单糖和双糖)的无补偿呼吸分解及其他转化。若可溶性糖的来源多于消耗和转化,则总体表现增加,反则呈现减少。

茶叶的甜是如何来的(让茶汤更加甜醇和浓郁)(7)

单糖是一类不能再被水解的最简单糖类物质。在茶鲜叶中,单糖或以游离态存在,或以苷的形式和结合状态存在。双糖是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成单糖。茶鲜叶中的可溶性糖,包括一切单糖、双糖及少量的其他糖类,但较有代表性的是葡萄糖和蔗糖。前者是还原性糖,后者是非还原性糖。萎调有利于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如鲜叶中含量为0.84%,萎调后可增至1.23%,可溶性糖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单糖。

茶叶的甜是如何来的(让茶汤更加甜醇和浓郁)(8)

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不能再借光合作用加工糖类物质,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在酶的作用下,分子量较高的一些双糖和多糖,能水解成分子量较低的单糖,供呼吸作用时消耗基质的需要,糖类总量在不断减少。单糖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也在被消耗减少,但由于其他糖类的水解作用所形成的单糖,超过了被消耗的单糖含量,因而单糖含量常常反而增加。萎凋过程,单糖或由于有较多的氧化转化而减少,或由于双糖和多糖有较多的水解而增加。干燥过程,一部分大分子的糖类物质,又能进一步热裂解成单糖,因而单糖含量又趋增加。在干燥过程的热处理阶段,还原性糖对白茶的香气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双糖在白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一般含量趋于逐步减少,这是由于双糖能在酶或热的作用下,水解而成为单糖。例如蔗糖在蔗糖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或者在熊糖磷酸化酶的催化后,磷解成磷酸葡萄糖和果糖。由于单糖和双糖都是可溶性糖,就与白茶品质的关系而言,它们不仅是滋味的物质,能给茶汤带以甜醇,而且在白茶的加工过程中,在热的作用下,可与氨基酸作用生成色泽悦目及具花香的物质。

茶叶的甜是如何来的(让茶汤更加甜醇和浓郁)(9)

鲜叶中的多糖类物质,主要有纤维素、淀粉和果胶物质等。多糖的变化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目前研究资料还不多。淀粉是一种贮藏物质,但在酶的作用下,可以被水解成可溶性糖,这在植物体中是经常在进行着的一种生物化学作用。在白茶的鲜叶加工中,同样以酶的作用为其特点,被水解而含量逐步减少。淀粉首先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成糊精、麦芽糖,进而在麦芽糖酶的催化后,水解成葡萄糖,反应是不可逆的。淀粉也可以在磷酸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磷解成磷酸葡萄糖,反应是可逆的。但淀粉在白茶加工中的降解,主要是水解作用。萎凋叶酶促水解的结果,淀粉含量明显减少。如鲜叶中含量为0.40%,萎凋后降至0.25%。干燥过程,淀粉还会产生热裂解而含量又进一步下降。淀粉是难溶于水的物质,茶叶冲泡时通常不能被利用,营养价值不大。然而,在鲜叶加工过程中,利用酶或水热的作用,促使其产生水解而转化成可溶性糖类物质,这对提高白茶的香气、汤色和滋味,是有一定意义的。

茶叶的甜是如何来的(让茶汤更加甜醇和浓郁)(10)

茶叶的果胶物质,也是一类具有糖类性质的高分子化合物,属杂多糖。这类物质包括有原果胶(不溶于水),果胶素(溶于水),中性和果胶酸(溶于水,酸性)。原果胶在稀酸作用下,可加水分解形成水化果胶。果胶素和果胶酸,总称为水溶性果胶物质。在鲜叶组织中,原果胶可在原果胶酶催化下水解成果胶素,果胶素可被果胶酶催化后水解成果胶酸。菱凋中鲜叶的原果胶含量减少,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这种减少与增加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就是说水溶性果胶的增加,是原果胶产生酶促水解的结果。而这种生化反应,又与萎调中果胶酶的活性明显增加相一致。但萎调中果胶物质总量下降,说明果胶物质不仅在自己的各个部分之间互相转化,而且通过分解还形成了其他化合物,如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等。茶叶干燥过程,原果胶基本停止增加,水溶性果胶又继续减少少,这大概是在热的影响下局部产生分解。果胶物质是一类胶体性物质,茶汁或茶汤的粘稠度与它们的存在有关。但研究表明,影响茶汁粘度的变化,主要因素是果胶物质的水溶性部分,即水溶性果胶。

茶叶的甜是如何来的(让茶汤更加甜醇和浓郁)(11)

《百寿与贡》:杯茶与君饮,情深共白首。

百寿与贡白茶,《鲜·嫩·甜·香》

欢迎大家关注【百寿与贡】,了解更多白茶的知识!

禅茶一味,茶养心,茶修性,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希望我们早日有缘,可一起互动品饮。我们即是茶商,更是茶人,淡水之交,没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只有依伴茶友谈茶心。

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也欢迎大家留言互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