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15年5月以来,按照省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省高校开展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支部、进头脑”的“四进”和进一步坚定广大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对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的信赖的“四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摘编了部分高校“四进四信”工作的经验总结,与读者分享,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坚定四个自信方面学生存在问题?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坚定四个自信方面学生存在问题(现实和教学三个维度开展)

坚定四个自信方面学生存在问题

编者按自2015年5月以来,按照省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省高校开展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支部、进头脑”的“四进”和进一步坚定广大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对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的信赖的“四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摘编了部分高校“四进四信”工作的经验总结,与读者分享。

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付军龙

为深入开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工作,按照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深入开展“四进”、增强“四信”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哈尔滨师范大学在大学生中开展“四进”、增强“四信”专题教学。“四进四信”工作侧重在三个维度上展开:理论维度、现实维度和教学维度。理论维度突出思想理念的传导,现实维度强调对我国发展目标的自信,教学维度凸显凝聚信念共识。

一、理论维度的“四进四信”

理论维度体现出两个方面的需求:文化发展需求和理论发展需求。文化发展需求,即中国梦实现的文化传承。中国梦有着丰富的历史承载,实现中国梦的家国情怀展现出两个层次,即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在我们的历史文化中,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撑的关系。一方面,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个人梦想的实现,一定是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书记殷殷鼓励青年一代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这既为我们今天加强“个人梦”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联系提供了适合的文化支撑,同时,“中国梦是人民梦”的理念和家国情怀又延展、丰富了历史文化,使传统家国文化得以提升。理论发展需求。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是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发展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理论困惑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以及非马克思主义及社会思潮等问题。系列重要讲话的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不仅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二、现实维度的“四进四信”

现实维度的“四进四信”从两个视角展开:国内视角和国际视角。国内视角集中围绕“四个全面”的实现而展开。2014年12月在江苏省调研时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此后书记先后11次对此给予阐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书记提出,要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提出要实现治国理念和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用制度作保障,用信仰塑灵魂。“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趋于成熟。从国际视角看,以为的党中央总揽全局,主动谋划,开拓进取,推动中国外交理论创新发展,重大对外战略举措取得新进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得到了新拓展。强调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以亲、诚、惠、容理念推进周边外交,在外交工作中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中国在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展现大国担当。这其中,中国的大国担当十分重要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凸显了中国在外交方面的自信。

三、教学维度的“四进四信”

教学维度的“四进四信”包括政治导向性目标、教学系统性目标和教师队伍的提升目标。政治导向性目标体现两方面的思考,一是政治高度,二是育人角度。从政治高度方面,“四进四信”体现出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的任务。开展专题教学是高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战略选择,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是切实满足广大学生政治愿望和成长成才需要的实际行动。从育人角度,国家的未来是青年人的,他们需要全面了解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这是青年一代在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前提。学习好贯彻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立德树人、激励高校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学习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教学系统性目标。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专题形式进入课堂,具有四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是教学内容由零散到系统,第二是教学重点由浅显到深入,第三是教学方式由机械变生动,第四是具有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的教学特点。教师队伍的提升目标。专题课的开设对教师自身的提高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现实角度关照社会,从理论角度思考发展理论是专题课的特点和必然要求。教师要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理,以其内容为依托,同时要以理论的视角来反思、建构系列重要讲话的内容,使其转换为教学体系,这极大地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系列重要讲话集中围绕当下社会发展的实践展开,以此为内容的教学又必然会凸显现实的关照,丰富了思政课教学的实践内容。将专题辅导课纳入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和人才培养体系,能够着力解决学生的“政治认同”问题,使专题辅导课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不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