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一般都是继承的,也就是有血统的,你继承你爸的,你爸继承你爷爷的所以呢,以此类推,就会出现第一代贵族第一代贵族通常都是军事贵族,也就是王朝兴起时,帮着第一代先皇打天下的,等到皇帝登基,平定了天下,自然要论功行赏,这些有功之臣也就开始被册封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英女王在位70年她如何度过危机?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英女王在位70年她如何度过危机(英女王为什么能保留至今的原因)

英女王在位70年她如何度过危机

贵族一般都是继承的,也就是有血统的,你继承你爸的,你爸继承你爷爷的。所以呢,以此类推,就会出现第一代贵族。第一代贵族通常都是军事贵族,也就是王朝兴起时,帮着第一代先皇打天下的,等到皇帝登基,平定了天下,自然要论功行赏,这些有功之臣也就开始被册封了。

中国的贵族时代最为明显的是周,周武王伐纣后,也就建立了周朝。武王是姬发,他父亲周文王姬昌为周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等到周朝建立后,就该分天下了。一共分了70多块土地,其中周朝皇族姓“姬”,土地优先分给他们家族的人,拿了五十多块,剩下的分给各位的异姓王,比如姜太公,拿走了齐国的封地。

多说一句,周朝是我国最后的分封制的朝代了,家天下的时代。因为分封制弊端很明显,如果贵族在爷爷一辈传给父亲那一辈,有几个兄弟就会把土地重新再次切割分封,等到父亲这一辈再往下传,又会再次分封,这样土地就会越来越分散,越来越不容易管理,容易造成分裂。所以从后面的秦朝开始,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不再一味地分封制了。

而后来崛起的秦,早期也是周朝分封的一部分。因为擅长养马,周朝就分给了他一块土地,也就在陕西那一带,这伙人姓“嬴”,秦始皇也就是嬴政了。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大家都知道,为了博妃子一笑,周幽王点了烽火台玩。点的次数多了,大家都不来了,结果有一天真的游牧部落打过来了,又点了烽火台,结果只有这伙养马的“嬴”姓来救驾了。皇帝一看,也就你们忠心点,进一步册封,也就慢慢发展起来了。

西欧的贵族的成因跟中国差不多,一部分就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蛮族部落军事领袖转变过来的。比如我们之前讲到的灭掉西罗马的日耳曼民族。罗马崩溃前,北方蛮族部落里的酋长还到处打劫,瞬间就成了贵族,过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或者跟着他们的酋长去灭了西罗马,也被裂土封侯了。德意志和法国那一带的贵族都是这么来的,也就是之后的神圣罗马帝国。

欧洲一直保有这种部落联盟的旧风俗,皇帝本人代表的是一支力量,被其他部落给制约,所以欧洲皇权要比我们的皇权小的多。“军事贵族民主制”,也可以称为“贵族共和”,类似我国商周,两晋,隋唐。

另一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和俄国,因为贵族是外来的,不是本土的蛮族。

英国本土最早的土著就是凯尔特人,后来盎格鲁撒克逊人来了,也就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到了英国一顿砍杀,把凯尔特人都赶到了苏格兰和爱尔兰,而好地方呢都被盎撒人给占着了,土著凯尔特人基本都是被撵到山上去了。

后来维京人,也就是北欧海盗到处扩张,之前我们讲乌克兰那个莫斯科公国和基辅罗斯公国就是维京人建立的。而在西欧这边呢,维京人达到了法国,占着诺曼底那一带也不走了。一向人菜瘾大的法国也没办法,打又打不过,赶也赶不走,于是干脆就把那边地方给了维京人,也就是诺曼底公国,就是二战诺曼底登陆的那个诺曼底,和英国隔海相望。

没想到望着望着就望出想法了,诺曼人在1066年入侵到了英格兰,把英国以前的上层盎撒人杀了个干净,三千武装入侵的诺曼人于是成了英国上层,这也就是大家现在经常说的英伦贵族,前不久去世的英女皇,也有诺曼人和德国人的血统。也就是说盎撒人的上面是维京人,总说自己高贵的盎撒人是真讽刺了。

俄国这边和英国很像。讲波兰那一期我们说过,波兰俄国这一带最早都是斯拉夫人,其实英文就是slave,奴隶的意思,源自于罗马帝国时期到处征战,他们给起的名字。另外,日后灭了西罗马的“日耳曼”人,也是罗马人给起的名字。然后维京人打了过去,征服了当地的斯拉夫人之后,也就成了俄国的贵族,那个留里克王朝就是维京人建立的。后来蒙古人又打了过来,给维京人为贵族的俄国又清洗了一遍,蒙古人又当上了维京人的贵族。

印度人呢,更明显,上层都是入侵来的雅利安人,和波斯人很像,下层就是土著。由于严格的种姓制度,种族之间长得都不太一样。

欧洲贵族的发展是这么个大致的过程,诸侯拿到领地后分给手底下的骑士,英国有1500个大小封臣,这些封臣按照大小又养着10到60个骑士,底层老百姓交公粮养着他们。贵族们往往无所事事,只有打仗一个义务,而且还是极少数人才参与,所以这帮闲得蛋疼的人就发明了一些没什么卵用但是可以区分底层人和贵族的礼仪。

从中国到印度,波斯,西欧各国等等,所有文明里贵族和普通老百姓的礼仪都不一样,而且贵族们也相互抄袭相互鄙视,比如欧洲贵族听说奥斯曼的贵族小姐们平时胸前插着郁金香他们也插,印度贵族听说法国人贵族喷香水他们也喷。而且贵族之间打仗也不杀贵族,可以绑起来去要赎金,还把这些称为贵族精神,因为贵族讲究的就是风度。

《周礼》就是我国古代贵族礼仪的集大成了。儒家的那本著名的《礼记》,也是讲了这些贵族礼学的,儒家的工作就是给贵族主持礼仪。孔子说的“绕梁三日”就是周朝皇族的专用乐队演唱的音乐,“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是孔子看到了大臣家有64个舞女跳舞时说的,因为当时的礼法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看64个舞女跳舞。

贵族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那可是相当牛逼了,甚至有时候比皇权还更具权威。西晋灭亡后,东晋跑到了南京那一带,但是到了当地后,人生地不熟,多亏了大贵族“琅琊王氏”大力支持才站稳脚跟。琅琊王氏本来是在山东青岛那一带混,后来跟着皇帝到了南方后,势力竟然比皇帝都大,当时琅琊王家和东晋皇帝是平起平坐级别,当时的人就说是“王与马,共天下”,这个王氏和后来的谢氏并称“王谢”,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就是这两伙人,权势熏天。后来的隋朝被唐朝取代,李世民他们家就是隋朝的大贵族大地主,在太原那一带起兵了。

欧洲也是这样,拿破仑都当了皇帝了,还得娶一个哈布斯堡家的公主,就这欧洲贵族还是普遍不认可拿破仑是贵族。这也是贵族这种阶层最反潮流的地方,把人分成好几等,一切的成就由出生就决定了,根本没有上升的通道和可能。所以也为后来贵族的衰亡埋下了隐患。

贵族的产生首先有个很重要的环境因素,也就是低生产力的社会结构,生产力有了提高了,他们也就是最先被淘汰的人了。低生产力时代,人民普遍没什么话语权,因为低生产力带来的是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贡献是乏善可陈的,也没有形成相应的阶级力量。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家开始了转型。由于农耕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从秦朝开始国家转型,到了唐宋完成,国家的政治由贵族转向了平民,开始有了科举制度,不再是以前单一的举孝廉等等。这样,统治阶级开始从基层选拔的,而不再像之前那样全是贵族。贵族地位是变得没那么安稳了,面对激烈的竞争,随时可能被倾覆,贵族们也开始兢兢业业,不像欧洲那些贵族动不动就能持续一千多年。

西方在贵族方面就落后的多得多了。当我们已经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候,西方基本上还是血统论。如果平民敢闹事,不仅会遭到本国贵族的血腥占压,甚至别国也会干预。不如法国大革命了,法国贵族直接上了断头台,法国平民立刻遭到了英国俄国普鲁士等的围攻,一次接一次的反法同盟,就是这个情况,直到把拿皇流放了才罢休。

但是这种现象持久不了,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海外出现了天量的财富,大家都想着赚钱让生活变得更好。而贵族是带领不了大家赚钱的,这时候也就出现了新的力量,新的阶层,也就是资产阶级,大部分人还是普通人,一小部分是贵族之外的有钱人。

当时海上贸易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水手,水手们在海上得带上啤酒,不然淡水很快就臭了,需要大量的酿酒师,并且那么多船,需要造船和维修,造船和维修需要大量的木匠铁匠等等,这样一条产业链就养活了一大批人。类似后来工人阶级的人越来越多,不过当时不叫工人,叫“匠人阶层”,他们是有生产资料的,所以和后来的工人不一样。这些人就形成了资产阶级的核心。

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可不信贵族们的那一套,农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给贵族们或者大地主们打工,相互之间没有合作也没有联系,形成不了阶层和力量。但是资产阶级通过我们的上文的例子就发现了,他们之间是有这强联系的,一层套一层,捆绑在一起的。这样就会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组织形式,也就有了自己阶层的力量。等到有一天觉醒了,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地要养着这帮皇权和贵族呢,革命也就爆发了。

法国大革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国王和贵族都给送上了断头台。拿皇一向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因为资产阶级认为拿破仑能打仗,就支持拿破仑了,双方说好各自的目标相互合作。拿皇后续也制定那种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法律,比如废除贵族的特权,国家公布税收用途,也就是著名的《拿破仑法典》。政治不是个人的事或者个人能完成的事,是一群人或者一个团体合作才能完成的。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这种反国王反贵族的风潮迅速在欧洲大陆开花结果,甚至蔓延到了全世界。在俾斯麦的时代,德国也爆发了农民杀贵族的风潮。俾斯麦为了德国的稳定,安抚劳工阶级,也是为了防止自己和德皇上断头台,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及社会保险等世界最早的社会福利制度,向底层让利。所以德国贵族是列强里最穷的,反而安全混了下来。

1917年,一战中俄国发生革命,农民无差别屠杀贵族,随后军队也开始倒戈,大规模处决军队中的贵族军官,最后连沙皇全家都被一起被枪毙在了西伯利亚。随后奥匈帝国也发生革命,贵族彻底被推翻。

而最近去世的英女皇为什么还能一直混到今天还保留在英国呢。主要是英国贵族主动通过自残和让权来防止被革命,贵族权力越来越少,反倒是保护了他们。法国大革命后,英国贵族听说隔壁的法国贵族挨个上了断头台,非常紧张,担心本国刁民有样学样。于是主动开始了议会革命,把权力向底层下放,让底层派代表进入议会,也就慢慢形成了下议院,上议院主要是贵族把持。在两百年间,英国整体的趋势就是给上议院削弱权力,到了1999年之后,完全成摆设了。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上台,沙皇全家被枪毙了。这个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工人家家挂红旗,准备来一波社会主义大改造。其实,社会主义本身的提出,就是马克思在英国见到工人被压迫的现状后,为英国量身定做的,可惜最后在苏联身上发生了,英国侥幸躲了过去。英国总是能在关键时刻觉醒一下,打不过就加入。

在1884年,英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集会游行,要求废除贵族们的世袭特权,要求更多的平民进入议会,大批资本家和代表平民的议员开始被选入政府。贵族就开始衰弱了。等到了一战前,在一次选举中,179名新贵里,只有20个地主,剩下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平民代表了。

而且跟着贵族一起地位下降的,还有国王,英国皇权在伊丽莎白那时代达到了巅峰,随后就一直在下跌,中间国王还被资产阶级代表克伦威尔处决过一次,换过两次,一次是荷兰人去英国当国王,另一次是德意志人,到后来国王连内阁开会也不去,再后来干脆只有当吉祥物的权利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英女王还能保持至今,因为已经完全没什么权力了。

所以,国王和贵族们权力慢慢转到了平民,也就避免了俄国和法国贵族的悲剧,到了今天英女王还能一直延续,也是一种幸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