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对于孔子的仁你怎样理解(为什么对孔子仁)(1)

子路问当政者怎么做好为政工作?孔子说:“以身作则,先做好自身工作,任劳任怨。”子路问还有吗?孔子说:“持之以恒。”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人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梁不正下梁歪”,虽然都是讥讽的话,但往正面看,上正则下孰敢不正?

企业经营也是一样的“从政”思路。

南怀瑾先生说过“一个领导人,不单是主管,还要兼作老师”,所谓“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

南先生的浙江老乡马云说“老板”二字中的“老”是要能做老师的老,“板”是相当于规矩。

在任何地方,领导人的意向,有一点偏向于某一方面,不久之后,整个风气都会偏向某一方面。东周列国‬时期,楚王好细腰,整个楚国的未婚‬女子们‬都以能‬忍饥挨饿瘦到柳腰‬一样‬细‬为美‬。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说:“如果自身能做到正直无欺,从政又有何难?如果自己只坑蒙拐骗别人,又怎么去要求别人正直?”后来曾子《大学》的正心诚意等一系列思想,也是孔子这一观念的引申、演绎。

对于孔子的仁你怎样理解(为什么对孔子仁)(2)

有些人的性格,喜欢接受别人更好的意见。但能立刻改变,马上收回自己的意见,改用别人更好意见的人还是少。刘邦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而项羽对于自己的主意就绝对不会改变,绝对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明明知道别人的意见更对,更高明,可是为了“面子”,为了“下不了台”而不接受。这种心理,大而言之是修养不够,小而言之是个性问题,自己转不过弯来。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说:“不要急躁,不要贪图损害长远价值的短期利益;急躁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短利就难‬以成就大事业。”

对于孔子的仁你怎样理解(为什么对孔子仁)(3)

孔子的“仁”究竟是什么?可引佛学上的一句话:“众盲摸象,各执一端。”仁‬是‬没有‬定‬义‬的‬。

仁在孔子的思想中代表了很多,从形而上的本体,到形而下万事万物的用,都归到仁。所以,“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同是常态,非要全同才是变态。

“无倦”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功夫。

反过来说,什么是功夫?方法加上时间,加上实验,就等于功夫。

有方法没有用时间练习,怎么会有功夫?任何一种功夫都要有恒。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度量宽宏,胸襟开阔,光明爽朗,这就是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