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5日讯,“我们把那些小树坑想象成陨石坑,去寻找陨石。探测器遇到铁陨石会发出响声,而石陨石和玻璃陨石需要大家用眼睛仔细看,做出判断。”

感谢陨石拯救了孩子(小朋友当陨石猎人)(1)

上课的第一阶段是让孩子们做“陨石猎人”,殷语涵和小伙伴配合,第一个找到老师埋放的小块铁陨石。

感谢陨石拯救了孩子(小朋友当陨石猎人)(2)

雪地里,大家用目视与金属探测器配合寻找陨石。对孩子们来说,这种玩与学同步进行的上课方式很容易接受。

周末的下午,殷语涵和妈妈一起来到中国国家天文台,在“博物课堂”的陨石课上,了解学习那些离课堂教学比较遥远的知识。小朋友们则担当“陨石猎人”寻找老师事先埋放的陨石,再用强磁力磁铁在地上查找肉眼看不见的微陨石,随后他们到实验室,用显微镜寻找、辨认微陨石,再听老师讲解陨石的分类,以及相应的天文知识。

“博物学涉及天文、地理、生物、地质、气候、气象以及人类学多个自然科学领域,博物课堂也是围绕这些领域开设的课程。目前已经开展了‘陨石课’、‘太阳课’、‘秋叶课’等课程,此外还即将开展‘观鸟’、‘寻虫’、‘天体观测’等多种短期课程,另外还将开展‘跟科学家一起到保护区考察’、‘保护区的博物学之旅’等长期课程。”

课堂活动和科学考察通常学生不多,老师可以照顾到每个孩子,教孩子使用显微镜、天文望远镜以及专业望远镜等设备,老师讲解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让孩子手、脑同动,全方位发展。

让孩子们关注身边的“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又都是自然知识,是“博物学”的范畴。这些知识同生活息息相关,平日里这些知识可以给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在一些关键时刻,这些知识还可能发挥大作用。而陨石课上,孩子们能触摸到来自地球之外的天体物质,启蒙他们对地球之外更大世界的感知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