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梳理汉族的形成脉络,最早还是要从炎黄二帝讲起。在距今大约5000年前,黄河流域形成了许多农耕部落,其中以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势力最强大。后来来自长江流域的蚩尤部落侵占了炎帝的地盘,炎帝与之作战,却被蚩尤打败。炎帝请求黄帝帮忙,黄帝于是与炎帝联合杀死了蚩尤,并将他的部落赶到了南方蛮荒地区。之后黄帝与炎帝部落逐渐融合为一个大的部落,黄河流域的其他小部落看炎黄部落强大,也逐渐归顺了炎黄部落,从而形成了一个以黄帝为领袖的部族联盟。
这个部族联盟在中原地区经过长期的融合,其生产、生活、语言逐渐统一,形成了华夏族的雏形。但这时的各部族之间的联系其实是松散的,说不上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之后,炎黄部族联盟经过许多年之后到了尧、舜、禹时代,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个王朝有了个"夏族"的概念,也称"华族"或者"华夏族"。
"夏"是美丽的意思,"华"则是广大之意,"华夏"大概可以理解为广大而美丽的地方。但这时的人们并没有很强的华夏族意识。然后到周朝,文化礼仪的兴盛让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比蛮族优越的地方,对于华夏族的自我意识增强。中国历史也第一次出现了"夏夷之辨",华夏族正式形成。经历东周诸侯割据的局面之后,秦朝统一六国,并首次 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式的强大国家政权。秦朝在文化上也形成了统一的文字、制度。由此,华夏族以政权为载体牢固建立。
汉代继承了秦代的政权和文化,"华夏族"的称谓也逐渐转变为"汉族"。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华夏族还是汉族,都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处于与其他民族不断的交融中。
扩展阅读:
五胡乱华"五胡乱华"是指西晋末期和东晋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造成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对峙的局面,又称"永嘉之乱"。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另外还有小一些的丁零 、乌桓、吐谷浑等少数民族。汉朝以来,胡人不断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之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机起兵,中原于是大乱。百余年间,胡人及汉人先后建立了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因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曾撰的《十六国春秋》一书将较具代表性的16个政权独立记录,故又将此一时期称为"五胡十六国"。实际上政权的数目远远不止16个,建立者也不限于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