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吼孩子不好,也跟自己说过无数次,但每次还是控制不住发脾气。 每次都暗暗发誓:“下次绝对不吼孩子了”。

可情绪一上来,心里倒背如流的那些“快乐育儿”的理论就完全抛到了脑后,事后冷静下来又开始后悔,这就和“我再逛某宝就剁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为什么孩子会成为情绪的出口?

明明错不在孩子,为什么我们还是会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呢?

心理学上有一种“踢猫效应”,说的是坏情绪的传染。也就是说,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蔓延到最底层,无处可泄的最弱元素成为最终受害者。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喊:“宝贝”、“乖乖”、“小祖宗”等等。但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在家庭中,孩子往往成为了大人情绪的出口,成为坏结果的责任人和受气包。

长期被吼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吼完孩子就后悔)(1)

家长有时候会在心情不好时,将坏情绪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发泄或转嫁给孩子 ,可能以孩子做错事为由,用过激的方式来惩戒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父母可能会尝试与孩子沟通,但在沟通效率低下时,会逐渐被孩子的“不服从”所激怒,并大为恼火。

其实“愤怒”这个情绪本身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真正关心孩子的人,没法做到一直不生气。在孩子面前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必感到内疚和羞愧。

忍耐愤怒就像在水中屏住呼吸,迟早会憋坏的。父母和孩子都应该学会接纳自己内心的愤怒情绪。

愤怒不是洪水猛兽,如何表达它才是最重要的!

长期被吼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吼完孩子就后悔)(2)

表达愤怒,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要把愤怒变成攻击性的语言和行为。

最简单的方式是:用以“我”开头的句子,并使用正面的语言表达自己当下的真实感受。还可以再解释一下生气的原因,以及希望对方怎么做。譬如:

“我刚刚看到你打妹妹,并且还说了脏话,我很生气。”

“我认为躺在地上哭不是一个好主意,你或许可以直接跟你的小伙伴说:‘这是我的玩具,请你还给我!’”

而不是直接攻击孩子的人品或性格:

长期被吼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吼完孩子就后悔)(3)

“你这个哥哥是怎么当的,又把妹妹弄哭了,就不能在一起好好玩吗?”

“你怎么这么没用啊,别人拿了你的玩具,你是没长手啊,都不会抢回来的吗?”

愤怒不等于“拳头”和“毒舌”,我们可以通过正面的语言,平静地表达愤怒,而不是因为愤怒而伤害任何人。

你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许多父母与孩子相处中总是喜欢发脾气,习惯于把每次发脾气归咎为孩子不听话,或孩子某种行为太不像话,认为自己发脾气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教育孩子。

事实是,你的脾气越大,受教育效果越差。

长期被吼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吼完孩子就后悔)(4)

坏脾气不仅像一把乱挥的锤子,破坏当下,还会造成生活中不必要的悲剧; 它更像是一种扩散的有毒气体,会造成深远而广泛的破坏。

通常脾气很差的人,童年经历往往有两个特征:一是身边有个爱发脾气的人,二是内心经常感到委屈的人。正是童年时代的这两种遭遇,埋下了坏脾气的隐患。

正如蒙台梭利所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

接纳自己的情绪

是人就会有喜怒哀乐,就会有想要发脾气的时候。

若想让一个正在生气的人颜悦色的说话。就好比你让我看郭德纲的相声,非但不让我笑出声,还让我满脸悲切。

长期被吼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吼完孩子就后悔)(5)

这根本不科学。

因此,在学会如何调节情绪之前,先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

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因为你吼了孩子,就指责你不是个合格的母亲。

忍不住吼叫后,要正确善后

实在忍不住吼了孩子之后,要懂得正确善后。

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迁怒于孩子,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也不要忘记和孩子承认错误。

如果真的是孩子太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话,那么要分这几步来善后:

首先,要就事论事。

不要一味指责孩子,更不能因此给孩子贴上“不乖、不听话、坏孩子、捣蛋鬼”这样的标签。

接着,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了解他调皮捣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听听孩子的感受,要始终站在平等的高度,把孩子当成大人来对待,不要把我们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长期被吼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吼完孩子就后悔)(6)

最后,要给出方法。

如果真的是孩子的错误,吼完之后要让孩子知道错在哪儿了,并告诉他下次该怎么做。

如果我们失控了,也请放下身段,承认自己的失误。

“对不起宝贝,妈妈要跟你道歉,妈妈以后不会再乱发脾气了,妈妈永远爱你。”

幸运的是,无论你如何大吼大叫,当你敞开怀抱要给他一个拥抱时,他都会破涕而笑,小跑着投到你的怀中。

因为,孩子爱你,会不顾一切的原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