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桐城市龙腾街道未来规划高清图(桐城市青草镇擦亮金色招牌)(1)

青草镇镇区干道路口的金色招牌。黄健生供图

“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打造中国口罩小镇”——走进桐城市青草镇,镇区干道路口的一块金色招牌格外引人注目,鼻梁条、耳带、熔喷布、无纺布等口罩生产的原材料销售门店遍布道路两旁。

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防护口罩生产基地、安徽省唯一的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产业集群专业镇,青草镇已悄然成为“中国口罩名镇”,口罩产业成为青草镇名副其实的“金色招牌”。

在惠友公司制片车间里,全自动生产设备正在高速运转,热压、粘合、点带、成品。在安阀车间,工人师傅正在忙碌着,车间的一侧,部分工人在对口罩进行手工安装呼吸阀;另一侧,几名质检员正在对杯型口罩进行外观检查。正在检查杯形口罩外观的质检员陈亚飞说:“主要是检查铝条和口罩的密合性是不是够好,耳带点焊的是不是够结实,呼吸阀是否有缝隙,海绵条是不是完全粘上去了。”

从2003年只有5个人用缝纫机手工制作劳保纱布口罩、年产量700多万只的小公司,到如今拥有200多位员工,采用全自动生产线,生产工业防护口罩系列、医用防护口罩系列及一次性口罩等,年产量达1.5亿只的龙头企业。惠友公司改变的是规模和产量,不变的是对质量的高要求和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

申友公司也是从生产劳保纱布口罩的小作坊起步的,“我们现在有50多名工人,每天生产各类口罩50多万只。这两年,我们共投入四五百万元添置各类生产设备,推动转型升级,生产线实现了自动计数、自动检测、自动包装,产品质量也获得了市场广泛认可。2021年,公司产值达到2500多万元,创税60多万元。”公司负责人汪孔山说。

青草镇经发办主任叶邓应介绍,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青草镇就在生产口罩了,从最初的手工缝制到现在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通过不断技改,产业稳步提升,产品也由最初单一的劳保口罩扩展到现在涵盖劳保、纱布、KN95、KF94、医用等在内的各种类型口罩。近几年青草镇口罩生产企业增长很快,从之前的150余家增长到现在的8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6家;现有从业人员1500余人,每天生产口罩2500余万只。

“这几年,我们一直坚持质量兴镇、品牌兴业、标准引领,积极开展‘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加强党建、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青草镇党委书记王建海介绍,为切实优化营商环境,青草镇建立了“三个一”工作机制,主动对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党政班子成员,包保全镇重点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商贸业,实行一企一人,压紧压实责任;一企一档,服务实时更新;一企一策,为企办实事。锚定企业发展中实际问题,分类施策,真正摸清企业诉求,把服务企业的工作做在企业最需要最急切的地方。

两年来,青草镇口罩商标注册增加200多件,3家企业成为“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今年2月,青草镇成功入选“安徽省防护用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以“品牌兴业”战略为牵引,青草镇正在谋划培育3个以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口罩品牌,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商标,促进商标和产业集聚深度融合,助推实体经济发展。(黄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