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农夫也疯狂

距离夏至节气(6月21日)过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进入夏至以后,也就意味着酷暑天气正式来临了。从这几天的天气变化来看,就能明显感觉到酷热天气到了。现在就算是什么都不干,在中午的时候也常常大汗淋漓,即便是下雨天气温还是比较闷热。今年在南方的雨水还是比较充足的,可是在北方雨水还是有点偏少(好像北方这几年雨水一只偏少)的。有些地方玉米播种下去了,但是降雨却非常少,有些玉米苗都已经受旱很严重了。在北方地区就流传着一句预测秋季庄稼收成的农谚:“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什么意思呢?有道理吗?

六月六立秋有什么说法(农谚收秋不收秋)(1)

这句农谚的意思还是比较简单的,其实还有下半句:五月二十六滴一点,黄狗不喝野菜粥。因为在古代的时候,民间很喜欢用农历来记事,也是根据农历来安排农事劳动的,因此这里的五月二十六就是指农历5月26日,今年6月28日就是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农谚的意思是说今年秋季庄稼的收成好不好,可以先从农历五月二十六这天的天气进行预测。如果这一天下雨了,哪怕是下了很小的雨,那么后面也会是风调雨顺的,因此庄稼会有好收成,就连家里养的狗也不用去吃野菜拌稀粥了,当然了这个主要是用来形容当年的粮食丰收了。反之,如果在农历五月二十六这天是大晴天,那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很少,可能会出现旱情,这样当年的粮食收成可能就不好了。老祖宗的经验还准吗?

六月六立秋有什么说法(农谚收秋不收秋)(2)

在古代的时候是没有天气预报的,可是农民又是靠天吃饭,在当时种植技术也比较落后,农民种植庄稼的收成好坏,很大程度是受天气影响的。如果当年风调雨顺,那粮食收成就会比较乐观,反之如果出现旱情了,那粮食的产量就会受到影响。而古人在长期的农事劳作中,也发现了虽然天气是变化莫测的,但是也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因此就把这些规律总结成为了农谚,由于确实对天气的预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这些农谚就一代代流传下来了。

六月六立秋有什么说法(农谚收秋不收秋)(3)

而这句农谚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古人发现每年到了农历五月二十六这天的雨水普遍比较多,只要这一天下雨了,那么后面的雨水就比较充足,往往三天下小雨,五天下大雨。反之,如果这天没有下雨,那后面的雨水就很少,这个就是古人的经验总结。而在农历五月二十六这段期间已经进入酷暑了,气温比较高了不说,阳光也很充足,日照时间也很长,这样各种作物的生长也是比较旺盛的,而作物的生长也是最需要雨水的时候。像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都是喜水作物,因此这个时候下雨了,那对其生长有利,自然就可以预测今年秋季的收成如何了。但如果到了农历五月底了还不下雨,那雨水就不多,而这对于庄稼来说是很不利的。

六月六立秋有什么说法(农谚收秋不收秋)(4)

​就拿北方大量种植的玉米来说,到了农历五月底的时候,正是大量需要雨水的时候,如果这个期间雨水不足,也不能及时灌溉,那就会影响其长势。前期长不好,等到后面就算是雨水多了,那时令己经过去,玉米也难以生长了,这样收成自然不好了粒。而其他秋收作物也一样会受到影响。所以老祖宗的这句农谚是有道理的,不过现科学技术发展了,就算是不降雨,出现了旱情了可以人工降雨了,或者是打井灌溉了。

在有些地方还有类似的说法,比如“收秋不收秋,要看五月二十六。五月廿六洒一点,农夫吃饭捞大碗。”、“成谷不成谷,单看五月二十六”等等。今年6月28日即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后期雨水多不多,让我们一起来拭目以待吧!在你的家乡有这个说法吗?喜欢文章的朋友们,记得点赞、分享和关注哦,农夫每天都会为大家免费分享一些农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谢谢大家(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