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早期,汉人官员备受打压,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姚启圣,在为平定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的行动中,做出了卓绝的贡献,可是在姚启圣死后,满清朝廷竟然还要追缴姚启圣欠下的军费;还有周培公、李光地等等,而吴三桂等人,也都是被逼自保。

晚清四大名臣历史地位排名(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竟然全是汉人)(1)

整个满清早中期,几乎没有汉人能掌管朝廷的核心权力;但是在晚清时期,局势发展太快,满族由于生活太过优越,失去了上进心,导致人才凋零;汉人通过上百年的努力,终于逐渐步入了国家权力的核心层,最典型的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和袁世凯等。

现在主要来说说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吧。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曾国潘:

晚清四大名臣历史地位排名(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竟然全是汉人)(2)

曾国藩的科举路其实算是很尴尬的,并不是说多么神童,连中三元;1826年,曾国潘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1832年,曾国藩考取了秀才;1834年,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1835年会试落第。

1838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终于成功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其实看曾国潘的科举路,并不见得如何辉煌,但是想说的是,与曾国潘考试的状元,如今还有谁认识?就如同现在,还有几人记得当年的同一届高考状元是谁?

晚清四大名臣历史地位排名(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竟然全是汉人)(3)

曾国藩踏上仕途后,迅速掌握机会,成为了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1840年,散馆考试,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之后的曾国藩凭借老师的人脉关系和交际网等,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堪称奇迹。

曾国藩做到的最高官是直隶总督,但是在直隶总督的位子上还没坐多久,就因为天津教案而背黑锅,引咎辞职;但是不久后,又被任命为两江总督,手握重权,后死于任上。

晚清四大名臣历史地位排名(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竟然全是汉人)(4)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李鸿章:

晚清四大名臣历史地位排名(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竟然全是汉人)(5)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出生比曾国潘好太多了,李鸿章的父亲是刑部郎中,在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遍访吕贤基、王茂荫、赵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们的器重和赏识。

同时,由于科场顺利,使他得以有广泛的交游和开阔的眼界,当时与他同榜的甲辰、丁未两科中,人才济济,不少人日后膺任枢臣疆寄,李鸿章与这些同年一直保持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

晚清四大名臣历史地位排名(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竟然全是汉人)(6)

后投入曾国潘门下,李鸿章不仅与曾国藩“朝夕过从,讲求义理之学”,还受命按新的治学宗旨编校《经史百家杂钞》,所以曾国藩一再称其“才可大用”,并把他和门下同时中进士的郭嵩焘、陈鼐、帅远铎等一起,称为“丁未四君子”。太平军起,曾、李各自回乡办理团练,曾氏又将自己编练湘军的心得谆谆信告李鸿章,足见期望之殷。

李鸿章起初是作为曾国潘湘军的幕僚,后自己组建淮军,在曾国潘的举荐下步步高升,在平定太平天国中颇有战功;在湘军攻克“天京”后,曾国藩曾执手向李鸿章表示感激:“愚兄弟薄面,赖子保全”。江苏肃清,湘淮军将帅均得加官进爵,李鸿章受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后又平定捻军。

晚清四大名臣历史地位排名(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竟然全是汉人)(7)

李鸿章的政治生涯比曾国潘走得更远,到晚期的时候,外国列强指定必须要李鸿章来谈判;但是对于李鸿章究竟是忠是奸,是爱国还是卖国,一直存在争议,就不多说了。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左宗棠:

晚清四大名臣历史地位排名(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竟然全是汉人)(8)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左宗棠的崛起,也还是要感谢曾国潘,科场失意,使左宗棠不能沿着“正途”进入社会上层,进而实现他的志向。但左宗棠的志向和才干,得到了当时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崇,其中就有曾国潘。

晚清四大名臣历史地位排名(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竟然全是汉人)(9)

名满天下的林则徐对左宗棠也十分器重,两人曾在长沙彻夜长谈,对治理国家的根本大计,特别是关于西北军政的见解不谋而合。林则徐认定将来“西定新疆”,舍左君莫属,特地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全部交付给左宗棠。

后来,林则徐还多次与人谈起这次会见,极口称赞左宗棠是“非凡之才”、“绝世奇才”,临终前还命次子代写遗书,一再推荐左宗棠人才难得。

晚清四大名臣历史地位排名(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竟然全是汉人)(10)

由于左宗棠也是湖南人,与曾国潘属于同乡,后来在曾国潘的湘军中出谋划策,加上很多人都举荐左宗棠,左宗棠因此踏入官场;并在曾国潘的支持和鼓励下,组建了“楚军”。

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左宗棠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第二年,左宗棠组成中法混合军,称“常捷军”,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在之后左宗棠步步高升,成为朝廷重臣。

晚清四大名臣历史地位排名(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竟然全是汉人)(11)

至于左宗棠平定回乱、收复新疆、中法战争这样耳熟能详的事情就不多说了;如果不是左宗棠,或许现在的中国至少要少掉四分之一的领土。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张之洞:

晚清四大名臣历史地位排名(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竟然全是汉人)(12)

张之洞可与前三位不同,这位可是真正的大才子,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因力主抗争任两广总督。1884年,法国在越南猖獗,边疆告急。张之洞上疏建议战守,请严督滇、桂之战,急修津广之防。四月,清廷召张之洞、封勇晋京。张之洞上陈抗法之事,多所谋划。

晚清四大名臣历史地位排名(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竟然全是汉人)(13)

1885年,法军侵占中越边境重镇镇南关,形势危急。张之洞奏请调前任广西提督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等援桂,驻镇南关。70岁的老将冯子材率军,奋力殊死抵抗,大败法军,扭转了整个战局。

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但是清廷却决意乘胜求和,命令前线各军停战撤兵。前线将士闻讯,“皆扼腕愤痛”。张之洞接连电奏缓期撤兵,竟遭李鸿章传旨斥责。

晚清四大名臣历史地位排名(晚清四大中兴名臣竟然全是汉人)(14)

或许现在的人对张之洞最大的印象就是搞洋务运动,包括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钢铁厂——汉阳钢铁厂,还有湖北织布厂等;如今的湖北经济活跃,工业先进,还要追溯到张之洞时期。

之后的张之洞,虽位高权重,但再无太多出色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