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做的3件大事(揭秘康熙开早会)(1)

康熙做的3件大事(揭秘康熙开早会)(2)

康熙是极为勤政的皇帝,他几乎每天都上朝处理政务,并坚持了几十年。康熙曾对大臣们说:“朕听政有三十多年了,已经成为了习惯,可以说就像人朝起晚睡,已经成了习惯性的规范,如果不天天的在御门听政处理事务,就会睡不着觉,如果隔开三四天,恐怕就会产生倦怠的思想,那样就不能做到始终如一了……”但是,康熙的勤奋却让大臣们苦不堪言,这是为何呢?

康熙做的3件大事(揭秘康熙开早会)(3)

康熙

康熙日常召见大臣处理政事的办公地点位于乾清门。而门口怎么开会呢?其实,乾清门实际上就是门厅,可以理解成是皇帝的会客厅。

康熙住在乾清宫,只需要步行几步就能抵达乾清门,可对于都住在宫外的诸位大臣们来说,频繁上朝可是个苦差事。他们每天早上五点就要到午门集合,这意味着三更半夜就得起床。一路上还不能休息,还得紧着背诵要上奏的内容。所以,为了听政不迟到,很多官员提前两个时辰就要从家出发了。如果赶上雨雪天气,一路上就要遭大罪了。更何况,能够参加听政的官员大部分都上了年纪,这一路行程简直能要了他们的老命。

康熙做的3件大事(揭秘康熙开早会)(4)

乾清门

到了六点,等午门的鼓声敲响传旨宣召后,大臣们才能鱼贯而入。他们需要先穿过太和门,六点一刻走到太和殿东边的中左门,七点一刻从保和殿的后左门走进乾清门广场,分列东西排队等候。如果遇到皇帝登基、结婚、皇帝的生日,或是新年、冬至等重要节日,将举行“大朝会”,这时候皇上会安排在太和殿听政。官员们这下就更苦了,为了不产生内急,他们几乎不敢吃早餐,只能饥肠辘辘汇报工作,有条件的官员会口含人参来维持自身精神状态。

而日常朝会的顺序是这样的:第一拨是宗人府,宗人府是管理皇族事务的机构,宗人府的高官基本都是王公贝勒,他们是皇帝的亲戚,所以他们是第一波。第二拨是户部、礼部、工部、兵部,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和民政部、教育部、建设部、国防部。第三拨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公检法。最后是吏部,相当于我们的组织人事部,因为涉及官员升迁降罚,所以安排在最后一拨。

康熙听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听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二是与大学士、学士一起集议处理折本。如康熙十二年讨伐吴三桂叛乱的决策等都是在早朝听政时做出的。

康熙曾有一段时间凌晨5点就已经开始听政了,搞得大臣们的身体实在是吃不消。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康熙才将听政的时间改到了春夏每天七点一刻,秋冬每天八点一刻。而这样的会天天开,官员们还是受不了。于是有官员请示,希望能满汉轮流,各个部门分开上朝。还有官员上奏,希望朝会五天一次或两三天一次,这些建议全部被康熙驳回。在康熙主政时期,只有赶上年节或者大雨大雪,且确实没有报告送审,官员才可以放假。

而勤政了一辈子的康熙曾感叹:“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大臣,天下就这么一个诸葛亮,每当看到老臣的退休报告,我就老泪纵横,你们有退休的时候,我却到哪里退休啊,唉……”

★来源:厦门卫视《两岸秘密档案》栏目

编辑:叶玮泓

责编:杨 青

编审:房慧萍

康熙做的3件大事(揭秘康熙开早会)(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