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贵州财经大学体育馆内,在庄严而神圣的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蔡绍洪逐一为毕业生代表将学士帽上的流苏从右前侧中部拨到左前侧中部,该校4088名本科毕业生四年的大学学业由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从此开启人生新的旅程。

一年不止四季,还有一种季节,叫作“毕业季”,比四季更美好,比四季更令人怀念。

6月的花溪大学城迎来了或丰收或感伤的“毕业季”。与大学城朝夕相处,见证着大学城点滴成长的学子们将从脱下身上的学位服开始,踏上人生的新征程……

或就业,或创业,或继续深造学习……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选择。

近日,记者走进“毕业季”的花溪大学城,探访毕业生们如何书写各自美好的明天。

西财天府就业率(全国就业50强贵州财大有)(1)

贵州财经大学举行学位授予仪式。 刘啟钧 摄

还未踏出校门 他就收到5家公司录用通知

杨青海是贵州财经大学20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在面试了5家用人单位之后,他选择了贵阳一科技有限公司。

留下美好一刻。 刘啟钧 摄

四个层次逐渐递进 培养实用型人才

贵州财经大学作为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体,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大学,一直坚持“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了一批批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质量人才。

2016年,贵州财经大学93.88%的初始就业率,高居当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初始就业率榜首。

是怎样的传教方式,让贵州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如此抢手?

贵州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肖建宗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将‘儒魂商才’作为我校的特色办学目标,在教学计划中通过四个层次逐渐递进。”肖建宗说,作为商科类学校,首先培养的是商人。

“所谓商人,要求学生毕业即能就业,通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掌握一技之长。”肖建宗说,其次是培养商才,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在自己的就业领域崭露头角;儒商计划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三个层次,是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有修养、有文化的复合型人才;第四个层次儒魂商才,即学校最终的办学目标,培养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能担当、敢担当的人才。

2017届毕业生是该校搬迁至花溪大学城新校区的第三届毕业生,从2012年至今,已经有1.2万多名学子陆续从鼎新湖畔、斗篷山下踏入社会,书写人生新的篇章。

西财天府就业率(全国就业50强贵州财大有)(2)

各种造型都是美好回忆。 刘啟钧 摄

竭力做好服务 成就全国就业50强

“为了让毕业生能快速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大三时,学校就开设了专门的就业指导课,指导学生如何择业求知、端正就业心态,并鼓励他们通过先就业再择业的方式循序渐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肖建宗说,除此之前,学校还竭尽所能地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服务。

每月两次大型双选会,每天都有单场企业宣讲会,让学生的就业之路更加宽阔。2014年,在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评比中,贵州财经大学被评为“全国就业50强”。

在《贵州财经大学2016年度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用人单位对该校当届毕业生的人品性格、专业知识水平和团队协作精神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该校毕业生普遍具备较强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与学校‘融儒魂于商才,强心智以致远’的培养思路是分不开的。”肖建宗如是说。

“如今,你们即将告别母校,踏上新的人生征程,书写新的人生篇章。这个充满机遇、挑战和变革的时代赋予你们无限的可能,你们要学会在变革的交织与激荡中思考、历练和自我完善,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毕业典礼上,曾经的授课老师顾泉仍然忍不住再一次叮咛教诲,殷殷诉说对同学们的难舍之情,“无论你们走得多远,母校将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母校将永远把你们牵挂,一定要记得常回家看看,和母校分享你们的成功与快乐。”(秦声)

,